12月7日,亚马逊云发生宕机,致使全球多个知名网站和服务瘫痪。衍生品交易协议dYdX也因此暂停交易服务,并将订单设置为post-only模式。
dYdX官方称,在宕机前发送的订单要么立即被取消,要么已经完成,目前仍无法显示处理的结果(包括订单是否已经完成)。另外,dYdX正考虑将部分关键服务从ECS迁移至EC2。
虽然出于不可抗拒原因导致dYdX暂停服务,但是这仍引发了部分用户的极度不满,他们认为dYdX是一个伪去中心化产品。有推特用户表示,“dydx不是DEX。它只是一个没有KYC的CEX,并借此逃避加密监管。只要它在前端和链上智能合约之外使用自定义后端代码,它就不会是DEX。”
dYdX:仍在完善公共测试网2的一些功能,将于8月14日推出:金色财经报道,dYdX在推文中表示,团队仍在完善公共测试网2的一些功能,将于8月14日周一推出。[2023/8/12 16:21:35]
dYdX官方对此表示无奈:“不幸的是,dydx的某些部分仍然依赖于中心化服务。我们坚定地致力于完全去中心化,随着我们继续迭代协议,这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我们为这次中断深表歉意。”
据悉,这已不是第一次加密交易所产品因AWS宕机而暂停服务。早在前两年,包含币安、FTX和Coinbase在内的多家交易所均曾受到相关影响进而导致部分服务受到限制。不过介于其本身就是中心化产品,所面临的的争议并不大。
此前多次买入DYDX和BLUR的地址再次买入:6月12日消息,据推特用户余烬监测,此前多次买入DYDX和BLUR的地址今日再次转出81.8万枚USDC并收到30万枚DYDX和100万枚BLUR。该地址从今年3月8日至今已累计买入390万枚DYDX和1350万枚BLUR,按照转入时代币价格计算,该地址持有的DYDX和BLUR目前分别浮亏37%和47%。[2023/6/12 21:32:27]
当前,随着DEFI去中心化和无托管等共识的不断加强和各国监管的不确定性,去中心化衍生品协议在今年备受加密行业关注,而dYdX也成为了这一细分板块的龙头。其官网显示,最近24小时,dYdX总交易量高达9亿美金,交易订单超过15万,未平仓合约也高达10亿美金。截至目前,dYdX的L2层锁仓量高达9亿美元,仅次于Arbitrum。其L2上线六个月后日交易量曾一度赶超Coinbase,足以显示这一赛道的潜力。
某Smartmoney钱包地址1小时前将约313万枚DYDX转入币安:金色财经报道,据Lookonchain监测,1小时前,某DYDX Smartmoney钱包地址将3,132,004枚DYDX转移至币安,价值约430万美元。[2022/12/21 21:57:4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dYdX因AWS宕机影响暂停服务属于个例,但是仍足以警醒加密行业,过分依赖中心化基础设施或降低加密网络和协议的可信度。
以以太坊网络为例,作为全球范围内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应用型公链,依然存在过度依赖中心化云服务提供商的情况。据ethernodes数据显示,当前共有67.96%的节点正处于被托管状态下,即近7成的以太坊节点运行在AWS等云提供商上。
如今,虽然将以太坊节点托管在云提供商并不会对以太坊网络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危害,但是在未来却不可避免地会给以太坊网络留下诸如政策、安全等方面的隐患。对于其他POS公链来说更是如此,如若节点全部集中在一个云提供商上,该条公链将承受更大的由中心化造成的风险。
与此同时,当前云提供商也呈现高度集中化的态势、巨头垄断严重。AWS、微软Azure、谷歌云和阿里云四家云服务供应商占据了整个市场70%的份额。其中,AWS更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4成以上。
在这样的现状下,加密行业也正在逐渐探索去中心化云服务,利用激励机制将全世界闲置的云资源集中起来,直接供加密项目将节点和前端迁移至此,以真正摆脱中心化云提供商的影响并提高自身的抗审查性。虽然相关领域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却是真正的加密发展趋势。
来源:金色财经
作者|Leno 12月2日,知名协议BadgerDAO发生了一起DEFI安全事故,用户总损失约为2100BTC和151ETH,约1.2亿美元,是今年被盗金额最高的安全事故之一.
2021年上半年,社交DAOFriendswithBenefits开始融资,截至9月初以1亿美元的估值完成千万美元的融资,FootprintAnalytics数据显示.
市场回顾 币赢研究院仍然认为,在宏观环境恶化,加密市场资金在12月会有持续出逃迹象,所以整体上BTC反弹空间有限.
OpenSea是最大的NFT市场,凭借先发优势,现在每个月处理着几十亿美元的交易,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所以这也出现了很多OpenSea的挑战者.
原标题|链游公会:游戏与玩家间的枢纽 作者|汤圆 自GameFi赛道爆火以来,链游公会融资消息不断。11月,链游公会获得融资的案例就有两起.
介绍 随着代码行开始取代中心化的第三方,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帮助推动了去信任基金托管的新时代。许多投资者倾向于将“代码即法律”一词视为完全积极的词,但自动化技术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