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Johnson 可能从来没有这么恨推特的提醒功能,他在睡前写道:『我毫不期待明天早起检查通知。这仅仅是因为 Polygon 馈赠的垃圾邮件……原以为伪装 Metamask 的留言已经够糟了,而现在真太难以想象了!如果这还不够糟的话,圈我的那些话里还有 Banteg 和 Sassano 的缠斗。』早知道这样,尼克,这位ENS的创始人,可能不会在 11 小时前发那条推特——一封邮件的截图,配上以下的说明:想过为什么以太坊的伙计们看起来对 Polygon 这么积极么?还有,天呐,我不『营业』,即使要“营业”,也比一次性支付500美元要贵多了!为了更好地解释事件,我附上了邮件截图及本人的翻译。
截至写文时,这篇推文已经被转发122次,点赞757次。为什么尼克如此激动,而群众们又反响强烈,这封邮件到底触了什么霉头?看起来似乎只是一封普通的市场推广邮件罢了。
或许可以在评论里找找答案?哦,在此之前,简单介绍一下事情背景。以太坊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智能合约公链(从使用的昂贵程度可见一斑);Polygon则是一条以太坊的侧链,它完全和以太坊兼容,但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太关心安全,毕竟相比以太坊它太便宜了;尼克则是2016年起成为以太坊的核心开发者,他是ENS(以太坊域名服务)的创始人,现在该服务已经脱离以太坊基金会实现了独立运营。
两位Polygon 的联合创始人 Sandeep 和 Mihailo Bjelic 快速给出了回应。
首先是 Sandeep,考虑到他回复的时间是新德里时间凌晨3点,这真是为了项目拼命。Sandeep 否认了这是他们发送的邮件,说这很像是那种信息。他还用Web 1.0 时代的表情传达了对尼克行为的沮丧——『我希望你在公开发表对一个项目的如此严重的指控之前,能与我们确认一下。:( :( 』随后,他向尼克提出了请求——『方便贴出完整的邮件头么?』
尼克贴了,他引用了Sandeep发帖前就回复Captain Nemo的截图。很显然Sandeep没有读这条推特下的回复,考虑到他也许是在睡梦中被电话叫醒,这没什么不可原谅的。这个截图如下:
注:由 polygon.technology 发送,由 polygon-technology.20150623.gappssmtp.com 签名。啥意思?先看看 Mihailo 怎么回的吧。
Mihailo 首先表示了对尼克的尊敬。他说会搞清楚这件事情,但很显然邮件不是他们发的。原因是Polygon知道尼克是什么人物,怎么会试图用钱来收买他宣传呢,尤其怎么会区区500美元。其次,Mihailo 说如果尼克在发帖前能和他们联系确认就好了,但即使是现在这样,也很感谢。最后,希望尼克所暗示的事情是在开玩笑,即以太坊社区成员对Polygon的积极是因为被金钱收买。『我们在为以太坊增加价值。真心的』
『SFP(注:应为SPF) 和 DKIM 都校验过了。如果不是你们发的,不管是谁,他都有你们邮件的签名密钥。我本应该私下联系你们,但这很显然来自你们的域名,似乎就没那个必要了。』
Mihailo 的口气退让了。他撤回了『我们不会试图收买你』的话,而是用『可能只是我……』来代替。他并不是一个SPF 和DKIM的专家,Polygon会把事情搞清楚!
这不是一篇技术科普文章,所以我不会解释这些细节。若你有心浏览这条推特下的留言,把它搞清楚并不难。简单来说,SPF校验保证了邮件是从指定的IP地址列表发出的,DKIM校验保证邮件的内容是受到指定密钥签名的。因此结论就是,这封邮件是从Polygon的服务器IP地址发出,并且使用了Polygon的密钥签名的。要么它是Polygon团队成员所发,要么服务器被他人控制或密钥泄漏。比起后者,前者似乎更容易被接受。
围观群众的反应也非常有趣,大致分为几类:一是质疑邮件真实性的;二是质疑尼克动机的;三是评价Polygon市场策略的;四是嘲讽以太坊及其意见领袖的。
1.质疑真实性。尼克统一用DKIM的图片回复,据不完全统计,这张图出现了20次以上……这可能是DKIM在推特上最高光的一天?(我想知县应该很开心)
2.质疑尼克动机。这些人不怀疑真实性,但指责尼克不应该发这条推特,因为不专业。有一些嘲讽可能是钱给少了(有说600,有说5000的),有一些则认为尼克应该先和Polygon团队确认,有一些指责尼克受Polygon竞争对手指使。
3.评价市场策略。Gnosis创始人 Martin K?ppelmann 认为,这可能是Polygon雇佣的广告公司的糟糕的市场策略。Lefteris Karapetsas 质疑Polygon的公馆策略是否合法。ENS团队的Brantly则认为这是雇佣不懂行的人的结果,必须要雇佣 crypto natives。Vitalik的老爸则感慨这么老掉牙的游击营销!调皮的cultleader.eth 则赞美了Polygon,并且要求对方打钱!
4.调侃以太坊及意见领袖。一部分人调侃以太坊的手续费,毕竟一笔交易动不动上百美元,一条推特挣的钱还不够一笔手续费;另一部分人则调侃其它支持Polygon的以太坊伙计,banteg 点名 以太坊社区知名『领袖』Sassano,『没想到你这么便宜啊』。Sassano解释他从2019年开始就支持Polygon了,2021年初成为了他们的顾问,但『至今没收到币且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收到。』这些话又被banteg和尼克轮番奚落。(人生攻击就不放了)。在另外的贴里,banteg还解释道他和 Sassano 没什么恩怨,『只是用他的名字指代以太坊教育家和意见领袖们』。
中文社区的声音
我早上就看到这条推特,但决定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傍晚在中文微信群里看到对此事件的评论。绝大多数的发言都认为『主要是给的太少』,也有怀疑尼克动机的,但没有怀疑邮件真实性的(我强行科普了DKIM)。尽管样本太少,但这似乎也表示大家觉得(1)这种营销行为很正常,没什么问题(2)给多一点就没事了。
我不这么认为。
重新思考营销
Polygon 的营销做错了什么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出于行为评判还是个人立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封邮件的内容是荒谬且不可饶恕的,以至于怀疑其真实性。那么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首先,缺少对人的尊重。没有搞清楚尼克是谁,可能是Polygon犯的错误里最大的一宗。如果搞清楚这一点,他们绝不会发出这样的邮件。为稻粱谋并不可耻,但有些人的荣誉是无价的,怎么可能为了钱放弃自己的立场,更何况他们本来就很有钱!
其次,缺少对产品的热爱。把邮件中的Polygon换成任何其它项目的名字,这封邮件都不违和,那么Polygon的特点到底体现在哪里,又是怎样能去吸引人的?如果连团队成员都懒得总结和传播自家产品的优点,其他人怎么可能有心思关心,那这和无脑吹捧有什么区别?
最后,缺少对行业的敬畏。密码货币行业和其它行业的显著区别在于,它发源于密码朋克团体,由理想主义者发扬光大。如果一个其它行业的专家学者收到这样的要约,可能也就是一笑而过,出于对行业声誉和自己未来发展的考虑,不会选择公之于众。而密码货币行业从业者更坦率,也不受潜规则的制约,因此造成了这么大的风波。
营销到底应该怎么做?
自由主义传统和高度的投机属性让密码货币行业的商业行为变得非常复杂,但简单将其视作投资品和产品进行推广,似乎都不是那么高明。一部分人从社区角度谈市场和运营,似乎抓到了脉门,但我觉得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下未免有些模糊,不妨用小共同体来代替。营销,是强化小共同体的凝聚,并将可描述的共识传递出去,构建清晰的品牌属性,甚至是『教义』。且它有前提,必须是有价值主张的,且不能很容易被证伪,否则那就是子。
回到这个例子上来,如果Polygon真的想和尼克互动,不妨坦诚地邀请他评价Polygon的不足之处。不必担心造成什么负面形象,因为信众总是信,而面对真诚谦逊的团队,谁也不忍心再去阴阳怪气地冷嘲热讽了。
我并非市场运营专家,因此以上仅为个人胡思乱想。
最后,这可能是DKIM最棒的一次营销范例。
参考阅读
https://twitter.com/nicksdjohnson/status/1432809303027503106
https://twitter.com/nicksdjohnson/status/1432991807537778689
今日,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在推特表示进行一次实验,其关注的 268 个推特用户可以回复推文并提问,他将回复与加密行业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
原文标题:《什么是以太坊域名服务 ENS?如何注册?(教程)》 你是否经常在Opensea上看到这样的NFT,以.eth结尾的域名。
2021年9月3日-7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区召开,在数字人民币体验区美团联合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展示了数字人民币新应用:基于智能SIM卡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NFC支付功能,实现用手机“碰一碰”,开关美团单车并同步完成付款。
尽管网络拥堵和费用相对较高,让许多散户用户望而却步,但NFT市场继续表现出色,并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获得了主要关注。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gas消耗排名来了解影响的程度,其中NFT项目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一次性NFT铸造事件通常消耗相对大量的gas,而OpenSea上的二级交易活动仍然是gas消耗的领头羊。
头条 ▌工行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数占全国一半 金色财经报道,据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披露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数据,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356万个、对公钱包70万个,签约商户14万户。建设银行开立个人钱包723万余个,对公钱包119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2845万余笔,交易金额约189亿元。
公司化运营的期货(或币圈合约公司)出现的案件中,经常会有一批员工——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受雇于公司,以技术员、高管、组长等身份被规划在技术部或者风控部之下,只负责软件的运营维护等工作。而当整个公司被以罪控诉时,其也因其技术工作承受罪共犯的责任被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