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中有一条经典的论断:我们所认为的“真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媒体信息建构的“拟态环境”,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还原“真实世界”,取决于媒体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使得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媒体“社会公器”的价值所在。无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依赖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大大小小的决策,获得关于事件的知识,并且对事物形成共识,这一点到了大众媒介时代,显得尤为突出。
现代的新闻理论家经常将媒体视为民主的保障,一方面,是因为媒体不光为人们的民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信息,也提供了关于民主的知识,还在整个社会形成了民主的信念,它还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使民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对媒体能够促进民主的信仰源自对“言论自由”的信仰,言论自由是一项“天赋人权”,同时也是形成“观点的自由市场”,让真相越辩越明的前提,也正是因为如此,媒体虽然并不代表舆论,但也成为舆论监督公权力、揭露社会黑暗、呼唤公平正义的重要社会组织。
大众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的生产是专业化的,它集中于专业媒体组织如报社、广播电视台,遵循一定的生产流程,按照一定的生产周期,最终呈现给受众所谓真实客观的内容。但此时的真实客观只能称为媒体的理想,事实上,媒体生产的专业化形成的是一个“黑箱”,在“黑箱”的内部,信息经过记者、编辑的把关、框架,又经过专业规范的筛选,已经很难称得上是完全客观中立真实的信息。而在媒体外部,它所生产的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又因其所有权而偏移。
根据所有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媒体划分为国家媒体和企业媒体。我们很容易想象国家媒体的生存与运作方式:依靠政府拨款生存与发展,接受政府的规划,在内容上也接受于权力的引导、把关甚至是审查。它很难独立地“生产真实”与表达观点,对公权力开展监督,在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中,它能够起到正面报道、凝聚共识的作用,但是也很容易因为权力操控而畸形,成为统治集团进行宣传和“制造同意”的工具。国家媒体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欧洲各国皇室都曾使用特许制、津贴制来扶持倾向于自己的声音,法西斯政权也严格控制本国媒体开展强大的宣传战,苏联也曾经存在高度集中言论统一的媒介体制,这些在自由主义理论家眼里,都是对民主的威胁。
自由主义的理论家更倾向于让一个观点的自由市场来保证民主。“观点的自由市场”假设所有的观点都能够被表达,观点可以在竞争中证明自己是否是真相,而那些谬误也能够在竞争中被市场自净。但“观点的自由市场”需要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在现实世界往往受到媒介兼并和媒介垄断的阻碍。尽管实行自由媒体体制的国家也做出了种种规制以缓解媒介兼并和媒介垄断的态势,但媒介的垄断仍旧不可阻挡。以美国为例,1983年,有50家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体公司。而今天只有五个。这五个媒介巨头拥有美国约90%的媒体。截至2020年,五大媒体巨头分别是AT&T(它主要由时代华纳、CNN与HBO构成)康卡斯特(包括NBC环球、Telemundo与环球影业)、迪士尼(包括ABC、ESPN、皮克斯与漫威工作室)、新闻集团(包括福克斯新闻、华尔街日报与纽约邮报)和维亚康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派拉蒙影业)。
追求利润的自由市场的最终结果就是市场垄断。免于权力监控的市场化媒体会受到另外一种权力的桎梏,即企业与广告主的经济权力。绝少数的企业与个人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媒体,这对言论市场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观点自由市场的基础——自由言论的多样性已经无法保证。
Web?2.0的媒体则发展出了更为严峻的生态,“组织”的色彩不那么明显了,反而被囊括一切的平台所代替。对于web?2.0,我们会有一种乌托邦式的怀想,认为它将以其去中心化的特征改写以往信息传播中的弊端,让人人都有权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中来,与传统的媒体机构拥有相同的声量,信息的民主会因为社交媒体而到来。然而,技术却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垄断,只不过此时的控制权都集中于为人们提供信息传播平台的科技巨头,如脸书和推特。另外,社交媒体还带来了虚假信息的泛滥,关于“事实”的信息能够不断及时更新,缺乏事实的核查与核实,难以在转瞬即逝的注意力与嘈杂情绪表达中为公众带来真相,真相的消解更多指的是人们不再关心真相,而采取立场先行、等待反转的态度,“后真相”降临在社交媒体。而且,社交媒体平台上还存在着各种性的主体,如政党和政客,他们利用社交平台进行宣传,用虚假信息控制公民的意识,社交媒体平台只不过成为各政党进行资源竞赛、争取选票的战场,一系列的黑天鹅事件就此发生,也有研究发现,在新冠流行期间,社交媒体上存在大量的社交媒体机器人,散播着有偏见的信息,影响政局。
社交媒体平台除了带来技术垄断、后真相和黑天鹅事件来威胁民主,还引发了严重的数据权利问题。科技公司依靠收集用户数据来训练自己的算法,以实现更为精准的推送,由此带来更高的变现效率。用户为了使用各类应用软件的功能和服务,必须向科技公司让渡自己的数据权利。首先是数据的所有权,用户行为生产的数据貌似是用户自发生产的,但用户却并不能掌握自己的数据,这些数据由科技公司掌握,其次是数据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用户只是使用软件功能,并没有使用而是暴露自己的数据,而科技公司却能够使用这些数据用于算法训练,也能够通过出售用户信息来获取利益,很多科技公司在用户数据使用这点上存在道德污点。而且,即使公司并非有意出卖用户数据谋取利益,集中于科技公司的用户数据还容易因为黑客攻击等承受数据泄露的安全风险。此外,用户也无法控制、留存自己的数据,用户的信息一经发布就将不受控制地传播,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删除网络上所有关于我们的信息,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当平台有意抹去我们的声音,则可以通过销号、删除内容的方式让某些用户在网络上彻底失踪。
讽刺的是,一个平台化的社会,正在让每个人都成为无休无止、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困于算法的数字劳工——我们需要为我们所使用的软件付费,并且为平台生产出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却无法保障自己拥有完整的数据权利,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信息收益权和控制权。这一切只因为所谓的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平台实际上通过垄断了平台的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心化,也实现了对用户全方位的剥削。
因此,社交媒体平台的问题是相当大的。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言论自由、民主,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并且能够实现价值的共享,我们需要去中心化的媒体。首先,我们应当引入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概念:它是由独立运作的多个服务器组成的网络,而非依赖于一个单独的中心化服务器,而且它提供功能不逊于传统社交媒体的开源软件,由此保证了用户在随心使用软件的同时,能够实现个人数据的自控和自主,用户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并且决定它如何治理。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保证多样性的同时允许不同社交网络之间的互联行为,传统的社交媒体平台不会允许自己的用户向另外社交媒体平台的账户发送私信等,但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就可以,这让它造就了“联盟化的多样性(Fediverse)”,这与属于不同公司但可以互发邮件的电子邮箱的形态十分相似。
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还在治理方面和传统的社交媒体平台有着差别,与社交媒体平台依赖于公司制定的平台规则相比,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治理,用户自行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自行设定社交网络的玩耍规则,并且对自己的内容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和解释权,而不是依赖于一个中心化的权威,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用户能够避免来自平台和权力的审查,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自我控制和言论自由。而且,这并不意味着某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能够独裁其他社交网络的玩耍规则,即使这一点也使一些仇恨团体的言论也能够自由公开发表。
同时,它也能够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安全。在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上,用户不需要实名,也不需要任何现实世界的账户关联,加密技术能够保障社交网络账户的安全,这一加密技术依赖的是公钥,而不是任何一个组织提供的技术。
它还有另外一个能够解决数字劳工问题的优势,在传统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生产内容、用户数据都被科技公司拥有,科技公司享受了用户内容的收益,也享受了将用户二次售卖给广告商带来的广告收益。然而,在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中,这些将不存在,用户内容还能够获得数字货币的激励,这能够有效地抵抗传统社交媒体平台上个人内容“去货币化(Demonetize)”的趋势,它重新赋予个人内容以价值。比如Steem这个社交网络就是从那些看好其经济前景的投资人那里获得资助的。这一点确保了用户的经济收益,能够用自己的内容获得财富。
我们可以看到,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前提条件就是独立运作的多服务器网络和开源技术,所以现有很大一部分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是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区块链为去中心化社交网络提供了开放的代码,去中心化的控制方式以及民主决策的方式,此外,受欢迎的数字货币以太坊也成为了此类社交网络中通用的货币。
目前有这些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与传统的社交媒体平台对标。如Signal对标的是WhatApp,Minds对标脸书和YouTube,LBRY对标YouTube,Karma对标Instagram,Aether对标Reddit,Mastodon对标Twitter,此外还有All.me,Memo,Steemit,Peepeth, Sapien, SocialX,Aurora Network等社交网络发展良好,它们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相比于传统社交媒体巨大的用户基数,这类社交网络仍属于小众。不过我们仍旧可以想象它的未来——用户控制与民主治理、金融服务与全球化交易、更强算法带来的更高安全性、媒体的透明性、真实性与客观性、更为优质的媒体内容等。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在保障用户个人数据权利、隐私安全和言论自由与民主实践方面是如此具有革新意义,以至于推特公司也组建了一支队伍开发了Bluesky——推特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它允许所有人进入来创造自己的社交网络。不过此举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推特作为一个科技巨头加入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开发,会影响到Bluesky的开放和去中心化程度,最终这个社交网络还是掌握在推特手中,而并非用户所有。毕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为所有人所用,欢迎所有人的民主治理的媒体系统,而不是一个强大的媒体企业,也不是任何的由技术强化了的中心化权威。
干货 | 深入探索比特币的安全模型(上) 另外,每个区块链系统都将创世块硬编码到了节点软件中。你可能会觉得,“共享历史” (即,账本)是一种社会契约 —— 一旦某个区块的历史足够悠久,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之间都会达成共识,认为这个区块永远都不会被回滚。
DeFi数据 1.DeFi总市值:1217.1亿美元 DeFi总市值数据来源:Coingecko 2.过去24小时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34.1亿美元 过去24小时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数据来源:Debank 3.DeFi借贷平台借款总量:297.3亿美元 DeFi借贷平台借款总量数据来源:Debank 4.DeFi中锁定资产:819。
本文由白泽研究院原创,授权金色财经首发。 我们今天在互联网上的体验与 20 年前大不相同。你可能是通过关注帖子、电子邮件通讯或基于兴趣的算法自动提出的建议来阅读这篇文章的,这种交互范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Web 2.0,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交时代。
2021年7月1日,怀俄明州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法(Wy. Stat. § 17-31-101 至 17-31-115)生效。这使得怀俄明州成为美国第一个明确DAO的法律地位,且在法律上承认自治组织及其成员为单独实体的州。该法为那些通常将其治理方案编码进智能合约的非法人团体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正式的法人结构,从而有助于为DAO这个日益增长的板块奠定基础。
未来的进化可能是什么样子?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是一个由区块链驱动的实体,其内部运作通过智能合约写入代码。它没有中心化的权力,其治理和运营都是由自执行智能合约中编写的规则决定的,并且对每个人都是透明的。DAO 还向其社区发行代币,提供“所有权”和参与决策的权利(类似于传统商业世界中的股东)。
随着DeFi的演化,加密衍生品交易会是下一个重要的趋势。 跟Perpetual一样,dYdX也是DeFi衍生品交易平台。两者永续合约的交易量在DeFi领域位居前列。按照写稿时过去24小时的交易量看:dYdX的交易量大约为6.23亿美元,交易订单数超过13万,未平仓合约头寸超过1.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