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如果你看到有人的行为类似上面视频中这样,请不要认为他是神经病,他可能已经进入到元宇宙。
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开始是少数人的“神经病行为”,以后说不定有可能变成一种普遍行为。
未来元宇宙中,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我”,现实中的“我”可以在元宇宙感触其他事物,包括其他人,而同步也能反应在现实世界中的“我”的感触。
未来全世界的人会不会都进入到了元宇宙中?耕田的、做机械的、炒股炒币的。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先驱”仿佛是神经病,未来全部都是神经病,但其实并不是神经病,而是他们都在从事劳动从事生产从事工作中。因为高度发达以后,很多现在需要人的工作变成了机器或者人工智能操作,比如耕田、装配、设计、写作等等,而人的作用变成了思想、创新、设计、虚拟的远程操作。
人与人的合作已经升级,这就是一种全新的“聚集”的力量。
11月20日央视播出的最新一期《对话》栏目上,在谈及元宇宙话题时,三六零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周鸿祎直言不讳的表达了质疑。他认为“Facebook所描绘的元宇宙不仅不代表人类的未来,还将导致人类文明走向没落。”
周鸿祎所说的“Facebook所描绘的元宇宙不仅不代表人类的未来,还将导致人类文明走向没落。”,这是只看到了大型传统社交巨头进军元宇宙出现的问题,但没有想到往往开创新世界的并不是传统巨头,而是不知道会从哪里冒出来的新生力量。
我以前就多次写过,传统巨头会带来元宇宙中的贫民窟,但元宇宙一定是人类的未来,因为人类社会的进化本质就是“聚集模式”的进化,真正引领元宇宙进化方向的并不是facebook,而是新生力量,甚至是现在还没诞生的新生力量。
即使不叫“元宇宙”,也一定会出现一个全球一体化的虚拟世界。只是现在叫了“元宇宙”这个名称。这在N年前很多人就预测到了,至少我自己去年就写过很多文章。
耕田的、做机械的、炒股炒币的,无论什么职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在做“聚集”,聚集能量或者聚集信息,用来线性的增加熵减的量。而不同的是能否“提高”熵减能力,人类社会的经济体系会“自动的”奖励给提高这种能力的个体或者群体,如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这是自动奖励机制,是自然法则。
人类社会的进化本质就是“聚集模式”的进化。
每次牛市都会出现超越以太坊的公链,并且有各种资本为之摇旗呐喊,只是这一轮牛市这种还少了,以前几乎每个链都在说自己超越以太坊,现在看全部都沉入历史大河的泥沙中了。
经过两轮牛熊,估计下一轮牛市,可能不会再有这种声音了,这就是自然选择。Dfinity或许能崛起,因为最需要的是维度意义上的升级跃迁,就像以太坊超越比特币那样(暂时先用户量层面)。
过去一段时间,包括LVMH、纪梵希等在内的奢侈品牌似乎迷上了发行NFT。11月23日外媒消息指出,法国时尚品牌纪梵希与数字艺术家Chito合作推出NFT系列,包含15个不同版本,以宣传该品牌的2022年春季新品。
迈阿密市长 Francis Suarez“再放大招”,力证其试图使该市成为美国加密货币中心的决心。 Suarez 今天在 CoinDesk TV 上宣布,该市将质押其原生加密货币迈 MiamiCoin 的很大一部分,以获得比特币收益。此外,他还表示,迈阿密将成为“美国首个将比特币收益作为红利直接发放给居民的城市”。
国家发改委近日组织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各省区市对本地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进行清理整治,严查严处国有单位机房涉及的“挖矿”活动。此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新增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
分布式自治组织(DAO)——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线上协作的最有效方式。 分布式自治组织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作家奥里·布莱福曼(Ori Brafman)在一本名为《海星和蜘蛛》的书中提出。他在书中将中心化组织比喻为蜘蛛,把分布式组织比喻为海星。书中写道: 蜘蛛是中心化(细胞)组织,如果把它的头切掉后(整个组织)就无法生存了。
人类在技术的进步上总是孜孜不倦,延展出物联网、传感网、泛在网等不同网络,并借助一切前沿技术,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开发。
消息显示,11月11日(周四)晚9时,稳定币交易协议Curve因USDM稳定币协议Mochi的“治理攻击”而导致提供了USDM流动性的用户面临4,600万美元的损失,事情发生后,Curve已紧急处理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