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投资在币圈是很正常的现象,小白将投资委托给老手或者熟悉情况的朋友投资,但这样也会产生很多风险,一些币圈大佬也都有类似的“被坑”经历,应该如何预防、避免乃至做好最后诉讼时的准备。作者火律师是专业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法律人士,曾经在检察院从事相关案件。炒币道路多,今天从原告角度聊聊“委托投资纠纷那些事”。拿什么聊?自然是案例,相对靠谱。怎么聊法?2020不太平,小小迷信下,用寺庙解签算卦的方式吧。
前言:小诉状,大学问打官司,原告,最重要的是“提起诉讼”。一纸诉状,不止是一篇小作文那么简单。有时还讲究些策略,尤其是币圈。不同的诉法,结果可能完全不同。选对了路,事半功倍;选错了路,有理说不清。危言耸听?并不是。举个其他案件的例子。时常有朋友问,递了诉状,法官问,诉合同还是侵权?什么意思,一脸懵逼。这就是法官在问你“策略”,A还是B?你选A,输了,即使B能赢,也只能认栽,因为你选错了。法官为什么不能说B会赢呢?因为没有百分百一定赢的,万一输了呢?即使B胜算大,暗示你,对被告不公平。法院是中立的,也讲究“不告不理”,你告A,他审A,没告B,他不审,“手不能伸太长”。回到委托投资,解一解常见的三种策略。下签——以“不当得利”起诉
声音 | Facebook区块链主管:Libra不会存储或分享个人财务信息:Facebook区块链主管David Marcus周一致信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称Facebook无法通过其新加密货币获取个人财务信息。Marcus表示,个人数据不会附加在Libra区块链上进行的任何交易中。类似于以太坊和比特币,在Libra区块链上发生的交易是“假名的”,这意味着用户的身份不会公开。交易中的区块链地址、时间戳和交易金额将是公开的,但任何了解你的用户(KYC)或反(AML)信息都必须由钱包提供商存储。此外,作为托管钱包,Calibra将保留一些消费者财务数据。除了有限的案例,Calibra不会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与Facebook或任何第三方共享帐户信息或财务数据。(CoinDesk)[2019/7/10]
什么是“不当得利”?俗称“天上掉馅饼”,即被告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得了原告的财物。常见的例子,微信转账不当心转错了人,或者电话费充错了人。似乎和“委托投资”一点都不沾边。为什么选它?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举证责任!众所周知,民事诉讼讲究“谁主张谁举证”,一般都是原告。而“不当得利”有所不同,举证责任主要在被告。为什么在被告?“不当得利”的核心在于被告“有没有”法律依据。原告很难证明一件“没有”的事情,只能由被告说明自己是“有”法律依据的。委托投资中,多数都是电话沟通或者当面沟通,原告很少事前录音或者留存其他书面证据。一旦涉诉,较为被动。选择“不当得利”,等于将原告头痛的举证问题,扔给被告。既如此,为何又是下策?因为法官也知道普通民众证据意识不强,很难完完全全证明一件事情。被告若能提供必要证据,证明原告转账背后确实另有隐情,并非“平白无故”。原告败诉的风险会直线上升。看一个原告败诉的一个典型案例:2017年底,原告想要投资虚拟货币,经人介绍与被告认识,遂委托被告代为购买。原告通过手机银行分多笔向被告转款,共计13余万元。原告认为被告存在未全额投资等不当操作,2019年,以“不当得利”为由起诉被告,请求返还全部款项。被告证明自己按原告要求购买了相应的虚拟货币。因币价持续下跌而亏损。法院认为双方系委托投资关系,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中签——以“借贷”起诉
声音 | 比特币安全专家:Libra需要将其与母公司Facebook区分开来:据AMBCrypto消息,比特币安全专家Andreas Antonopoulos认为,Libra的主要挑战是在与Facebook公司的第一次接触中生存下来,并将其与母公司区分开来。他解释,“因为目前这是一个孵化项目。它是理想主义、进步的,它的愿景是积极的。它专注于现在和将来更多的去中心化。现在有一点许可,未来无需许可,现在证明权威,未来证明利害关系。”[2019/7/8]
部分原告对虚拟货币投资一知半解,被高回报吸引,又担心本金亏损。被告为保安心,有时会出具《借条》,或者口头安抚是借款投资,亏损后会保本还款。项目亏损后,双方往往争执不下,原告多以“借贷”起诉。先看一个案例:2018年,原告经被告介绍虚拟货币投资项目。拟投资,又惧怕风险,要求被告出具《借条》,被告答应。后原告转账3万至被告,被告通过其朋友以原告的名义购买虚拟货币。后因亏损,原告以上述《借条》将被告诉至法院,请求返还全款。一审法院认为借贷关系成立,判决被告还款。被告上诉,二审法院认定双方系委托投资关系,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本案可谓一波三折,凭《借条》起诉,一审胜诉,二审败诉。为什么?核心在于主动权不断交换,导致不确定风险过多。原告作为起诉一方,需先证明是借贷关系。对于没有书面《借条》的,单靠转账记录,一般是不够的。如若第一步做不到,后续自不用谈。而被告,若能提供否定证据,证明是委托投资,原告又会陷入新一轮困境。一旦不能再次反驳被告,证明确是借贷,败诉风险又直线上升。当然,如若被告把握不住机遇,原告胜算概率自然提高不少。上签——以“委托投资”起诉?
OK区块链周报:上周上线项目首日破发率57.14%:据OK区块链行业周报(5.7-5.12)显示,市值前200项目总市值较上周下跌17.04%,垂直行业应用类跌幅最大(社交领域领跌),数字货币与支付领域总市值跌幅最小。另外当周上线项目21个,上线当日破发比例为57.14%。[2018/5/15]
为什么有个“问号”,因为这是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策略。先谈“高收益”。一旦法院认定是委托投资,被告的举证压力便很大。搞砸了,处境会很艰难。对原告而言,离拿回投资款的目标,不远了。再看“高风险”。众所周知,由于监管政策问题,虚拟货币在我国的处境略微尴尬。不同地区的法院对此类投资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三线城市,可能被认为是非法投资而不受理,或者不支持原告。看一个案例:2018年,原告委托被告投资,并将相应款项转账给被告。原告认为被告未进行相关投资,将被告起诉至法院。一审法院认为虚拟货币投资不受法律保护,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二审法院认为本案系委托投资,委托合同无效,但被告应当返还投资款。一审、二审截然不同的判决。虽然最终结果是原告所希望的。但不得不说,需要大心脏。但凡出现问题,很可能,一败涂地,好似一审判决。那么,博不博?好问题。博之前,不妨先寻求外部解决方案。部分投资项目,初期或者暴雷期,被告会承诺保本或还款。不妨在诉前,落实到书面。多个筹码,总是好的。但也要注意2点。第一,书面协议,务必表述清晰无歧义。第二,协议之外,若采取其他举措,务必考虑二者可能存在的冲突。“病急乱投医”可能会“不断掉坑”。结语:稳赢不输?
诉讼是个动态的过程,瞬息万变,结果取决于很多因素,法律的规定、证据的多少、被告的应对、法官的认知等。想稳赢不输?敢拍胸脯的,我送他一个榔头。签,只代表初始运气好坏,未必无解。有过抽到下签,结果被告提交了份“误以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逆风翻盘了。也有过抽到上签,结果原告“无意识”中掉进被告挖的坑,当庭承认“对自己不利”的观点,拦都拦不住,等回过神来,一切都来不及了…………做足一切准备,胜算才会更大。
Odaily星球日报译者|念银思唐摘要:-比特币目前是2020年表现最好的资产,自年初以来上涨了22.4%。-黄金也表现良好,尽管在3月份遭受严重损失,但今年迄今仍上涨9.5%.
今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信息显示,3月25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比特大陆对于詹克团冻结比特大陆福州子公司36%股份的上诉.
\n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K君,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比特币跟区块链有什么关系”? 比特币跟区块链有着极深的渊源.
编者按:本文来自蜂巢财经News,作者:JXkin,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今年4月13日,一家名叫TAIBI的交易所上线了一个“与KN95口罩1:1锚定”的口罩币,开盘当天即涨百倍.
近一个多月,加密货币市场缺乏热点,除了“减半”概念热度。BCH、BSV、DASH相继在4月份减半结束,现在距离比特币减半也只有4天多的时间.
如果现在时间回到距离比特币减半的最后一分钟,你会选择买入吗?任何与利益相挂钩的事物大概率都离不开“胜者为王”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