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王嘉平,作者:王嘉平,林佳谊,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
今天这里分享一些区块链公链技术发展的思考。公链作为区块链世界的基础设施中的基石,极大地影响着上层应用的效率、成本以及用户体验。如果从比特币开始算起,公链一路走来已经10年了,但至今为止还远未到技术收敛的阶段。在这第11个年头,我细数一下已经被大家广为关注的方向,和一些尚未被大家关注的方向。性能难点1——速度性能问题从区块链最开始就被大家意识到,直观的体验就是速度,也就是一个交易多久能被确认。最初这个瓶颈是共识算法,Nakamoto共识最初10分钟一次出块,平均交易确认延迟是5分钟。而后以太坊将出块间隔降到了15秒,期望平均交易确认延迟是7秒。但真的是7秒就能被确认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时,性能的瓶颈变成了吞吐量,虽然交易确认延迟是7秒,但是大多数交易在排队,除非给出很高的交易手续费来插队。吞吐量之所以受到限制,是因为普通全节点的带宽,也就是互联网的平均带宽。这个限制和共识算法是本质无关的。很高兴这一点终于被很多团队认识到,避免设计出一些只能运行在本地数据中心内部的高吞吐量系统。要突破这个限制,唯一的出路是切分吞吐量,让不同的全节点负责不同的部分。分片就是完成这种切分的有效方案,当然未来也可能有其它的方案。在吞吐量问题解决之后,速度上的体验又会回到交易确认延迟这个事情上。当然这个时候的要求就不是要达到几十秒,而是应用会希望可以达到更低的延迟,比如1秒甚至以下。计算机系统,在同一个层面的设计上,吞吐量和延迟通常会有矛盾。例如区块链这种分批交易确认方式,一个批次越大,也就是block越大,吞吐量就会越大,而这时出块的间隔就需要更长,也就使得交易确认延迟变大。公链的Layer1技术将工作量切分之后,吞吐量将获得几个数量级的提升,然而其交易确认延迟却没有显着的改善。我自己的预判是,这里才是Layer2的侧链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侧链项目宣称的那样,所要攻克的问题几乎和Layer1要攻克的问题完全一样。性能难点2——容量容量问题受到关注就少了很多。其实容量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存中的账簿状态,每个用户的余额以及智能合约的状态,另一个是磁盘中归档的历史交易记录。比特币几乎没有被扩展用户状态,并且吞吐量又很低,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个容量完全不是问题。但是在吞吐量提升,并且DApp开始逐渐繁荣之后,容量问题便逐渐凸显出来。和吞吐量类似,这个问题之所以受到限制,是因为普通全节点的内存和硬盘的容量限制所致。这个限制也是和共识算法本质无关的。突破这个限制,唯一的出路也是切分容量的负担,让不同的全节点负责不同部分的账簿状态以及交易归档。分片就是完成这种切分的有效方案,当然未来也可能有其他的方案。账簿状态压缩,历史交易压缩都是很好的实践,可以和分片方案一起用。但是这些方向始终受限于单个全节点的本地资源限制,能提高几倍已经是非常不易,而设计良好的分片系统可以提高成百上千倍。性能难点3——分片我最初来到这个领域,看其中的性能问题。按说分片是非常靠谱并且直接的解决方案。在区块链以外的计算系统,哪个不是通过划分工作量,分散到不同的计算单元,从而获得几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GPU、Mapreduce、CDN哪个商用高性能体系不是用这样的架构?当然最初是源自数据库领域。然而,当时圈子里的人却和我说分片是个伪科学,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方案,无法为区块链扩容提供任何帮助。我当时是惊了,这区块链有什么特殊之处,使得切分工作量变得不可行了?最后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不是区块链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有个叫Z的项目,做了一个不完整的分片方案,仅仅切分了交易处理的工作量,而交易仍旧需要广播给全网所有节点,每个节点仍旧需要维护全网的账簿状态,每个交易的对账簿状态更新计算,所有节点也都仍要算一遍。这意味着完全没有实现分片的好处,也没有吞吐量和容量的提升,同时还引入了额外的开销,导致其实际性能比不分片的系统还差。但是,这个系统总体上安全性是没问题的,继承了之前共识算法的安全特性,所以他们的论文会被ACMCCS这样专注计算和通讯安全的会议接受,倒也不令人惊讶。而真正在性能和容量上有突破的工作,为什么要找安全领域专家去评审,难道不应该是找性能领域的专家去评审吗?例如ACMSIGCOMM、OSDI、SOSP、NSDI那样的网络系统的会议。当然,在那个空气币都飚上天的年份,Z出来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发个币毫无压力。所以这里还是要给分片技术正名,这是公链Layer1最靠谱的高性能发展方向。虽然有相当难度,但这是正途。体验障碍1——交易隐私自Zcash以来,交易隐私成为公链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特性。和性能不同,这个特性是密码学的主要阵地。其中零知识证明及其相关的延伸算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流方案。当前的缺陷是算法计算代价比较大,并且仅适用于较简单的验证计算问题,可以满足匿名支付,但是离通用计算还有很大距离。这个也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当然,并不是说隐私特性必须要支持通用计算,我觉得只要满足主流应用即可。不过这个方向上,我的一个担忧是在当下这个监管主导的时代,这种强反监管技术,对其上应用的发展可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隐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用户的状态,例如用户的账户余额,二是用户之间的活动记录,例如A给B转了X个币。监管和隐私也许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分开找到权衡的点。但是,如果我们从联盟链的角度去看这一块内容,就是另一番情形了。联盟链是有准入机制的平台,而不像公链那样是完全permissionless的。这个准入机制可以是监管的切入点,同时其实各个商业实体的业务私密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方向。体验障碍2——硬件安全执行环境硬件安全执行环境芯片的出现,使得公允计算、隐私计算变得可以很简单地实现。看起来,我们都可以不需要共识算法了,也不需要零知识证明了。很不幸,这个不是灵丹妙药。暂且不提其计算效率低,内存容量小的问题,最致命的是,一个号称使用TEE的节点,没法独立证明他的计算是在TEE芯片中完成的,而需要依赖芯片厂商所提供的中心化的背书服务。这一点,对于permissionless的公链系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至少这些芯片厂商,可以凌驾于运行在TEE芯片中的共识逻辑和加密防护,而给出伪造的共识结果,探视隐私数据。当然,在联盟链这种有准入门槛的应用场景来说,TEE芯片会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解决方案。将TEE芯片应用于联盟链的共识机制和隐私计算机制,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体验障碍3——中心化的辅助设施公链系统的正确运行不能依赖于任何中心化的设施,但是中心化的辅助设施可以为公链系统所支持的应用生态,提供有益的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虽然可行,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用户并不直接部署全节点来参与网络,而是通过依赖一个或多个可信赖的全节点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交互。这个环节的机制和安全性,会极大地影响最终用户使用区块链系统的实际体验。尤其是移动端用户的体验。而这里可以有三个方向上的发展。一是公共信息服务。现在典型的例子是类似BlockExplorer或者Etherscan这样的数据服务网站和Web服务。这些服务使得应用可以很方便地获取链上的状态,而避免承担一个全节点的工作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需要依赖服务提供商的信誉,同时服务提供商有作恶的可能。但是对于不敏感的业务,这些问题尚不构成严重的威胁。二是交易状态的链上证明。这种证明使得应用可以通过任何一个网上的全节点获取可验证的状态信息,而不需要信任该节点。例如Ethereum的MPT树给出可被验证的状态。这种方式也可以提供上述的应用层的好处。并且不需要依赖其它节点的信誉,其它节点也没有作恶的可能性。有待改善的是,这种可被验证的信息类型非常有限。三是让用户可以低成本地自行运行一个免维护的全节点,各个应用的客户端通过信任并依赖用户自己的全节点来完成链上的交互。这个方向,同时也是硬件的机会,一个面向普通用户的、好用的全节点设备,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并且这个做法更有助于公链系统本身的健壮性和去中心化。体验障碍4——交易确认延迟交易确认的等待是一个非常影响体验的问题。对于支付应用来说,现在可以降到十几秒确认,用户尚可将就。而对于往复频次更高的应用,如游戏,则需要更低的确认时间,例如百毫秒级。公链本身,首要保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同时也由于批量确认交易才能获得比较高的吞吐量,这使得很难再同时兼顾到交易的确认延迟。前面已经提到,这个Layer1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是Layer2应该去攻克。既然我们分了层,那么各个层应该有明确的差异和目标。Layer1用统一的方式承载全网的共识需求,那么就无法利用到特定应用的交易结构来优化。而Layer2是可以分开垂直做的,多个Layer2技术可以在同一个公链上并存,服务于不同的垂直业务。这使得Layer2技术可以利用特定类型应用的交易结构,来弥补Layer1的不足之处,最明显的机会便是交易延迟。体验障碍5——私钥管理软件时代用户对个人数据管理毫无负担,数据都在本地,在物理层面保护好自己的电脑就可以了。然后到了在线服务的时代,邮件系统首次大规模地教育了用户,要对自己的个人数据负责,管理好自己的密码。在那个时代,中心化的服务给为用户提供兜底的保护,提供一系列的方案,帮用户找回遗忘的密码。而今,在去中心化的应用面前,用户承受了更大的负担和责任,保护好自己的数据和资产权益。这个东西是私钥。教育用户保护好私钥,比上一个时代的密码管理要困难得多。首先,私钥不是一个人类可以记忆的东西,每个人的私钥可以自主生成,但是其内容是一个相当长的随机比特串,不是用户自己可以选择的内容。虽然很多钱包支持助记词,甚至中文助记词,但是依旧是需要用户抄下来,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法记在脑子里。其次,在去中心化的体系中,如果用户丢失,将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提供找回服务,而永远失去对账户和资产的控制权。因此,在公链系统中,私钥管理是否能提供更好的体验将是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利用本身的共识存储机制,或利用附加的p2p存储功能,以类似互联网服务的方式将用户的私钥管理起来,从而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和遗忘风险,但同时不失安全保障和去中心化的要求。相信这会是一个在使用便利性和安全可靠程度之间权衡的方案,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用户群体。以上随笔,相信大家看到更多的更重要的方向,欢迎一起来讨论。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与就职单位无关。
ZTB智能链即将开启超级节点竞选:据官网消息,ZT将于2021年3月15日启动Zenith smart chain(简称ZSC)智能链超级节点竞选活动,票数最多的前21位获奖者最终获得超级节点资格。
竞选期间,每位用户单日投票限额为1~2.1亿枚ZTB,可同时为25个节点进行投票,且在活动期间内无法撤销。
节点竞选投票时间:2021年3月15日15:00-5月10日23:59(UTC+8)。
ZSC致力打造出涵盖 DEX、预言机、衍生品、智能合约保险、抵押借贷、跨链资产交易等为一体的去中心化金融平台。[2021/3/14 18:43:59]
动态 | EOS超级节点竞选 6个大陆节点进前21:目前为止, 的6家超级节点进入前21,分别是:第1名火币矿池、第4名zbeos、第5名starteos、第10名eosflytomars、第14名EOS cochain、第16名EOS佳能。[2018/11/8]
动态 | EOS超级节点竞选注册节点数达440个:据IMEOS消息,截止北京时间18年10月02日18点30分,EOS主网EOS抵押率为39.339%,相比昨日变化了0.04%,共有29181个账户参与了投票,比昨天变化了148个账户。注册的节点数达440个,其中超级节点中国节点共10个,分别是: eosbeijingbp,starteosiobp,eoshuobipool,eosflytomars,eoslaomaocom,eospaceioeos,cochainworld,eosfishrocks,eoscannonchn,zbeosbp11111。[2018/10/2]
声音丨币信资本CEO章四海 :退出火币超级节点 朝令夕改令人失望:币信资本CEO7月1日凌晨发朋友圈称:币信资本宣布退出火币超级节点。从即日起我们停止参与一切火币上币投票流程。火币朝令夕改的投票规则和歧视性的机构分级令我们感到失望。币信资本以后会大力支持KKEX和币信生态内的交易所,探索科学的上币流程,挖掘和孵化优秀的区块链项目。我们会始终遵循中本聪的去中心化理念,为构建一个百花齐放的区块链世界而努力。[2018/7/1]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EOS.Store陆海峰:EOS.Store已经持有持有8位数的EOS,并已参与超级节点竞选: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5月12日下午北京京粮大厦举行的EOS生态区线下见面会上,EOS.Store陆海峰表示EOS.Store在做三件事:一是基金,目前已经持有持有8位数的EOS(实际数量为9999999个EOS,差1个到达千万),并已参与超级节点竞选,在北京、日本和新加坡有三个节点,旨在撬动EOS的生态。二是做社区,所有成员都是eos持有者,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社区建设。三是做商店,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会有一大波EOS商业应用,所以看好商店应用。[2018/5/12]
编者按:本文来自蓝狐笔记,作者:MichaelKern,编译:Leo,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前言:最近在推特上有一项“闪电火炬”传递的活动正在进行,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闪电网络进行支付接力.
北京时间1月12日中午,根据Gate.io监测发现,更多的被盗资金返还其他平台,至于具体金额,Gate.io并未透露.
本文来自:链捕手,作者:龚荃宇,编辑:胡韬,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发。超级节点的诞生与现状超级节点,即在采用DPOS共识机制的公链中,经过持币用户投票选举产生、享受,并负责打包与生产区块的.
编者按:本文来自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作者袁煜明、朱翊邦、肖晓、池温婷、刘洋、丁肇飞、李慧、胡智威、马天元、丁元、类承叁;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
作者|秦晓峰北京时间2月10日晚,莱比特矿池创始人江卓尔发布微博称:比特币Core下一目标是增发比特币,修改2100万上限,停止减半.
1月24日,以太坊2.0的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在ethereumreddit社区进行了一次长达12个小时的AMA活动,在这次活动当中,他们就社区成员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