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元宇宙大潮终究还是没有逃脱洗牌的命运,随着Meta股价的下跌以及诸多泛元宇宙概念的失色,元宇宙将无可幸免地进入到一场深度洗牌期。
在目前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谈论元宇宙的洗牌似乎早了些,尽管如此,这种现象却正在发生着。
我们不妨可以大胆想象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我们还将会看到更多有关元宇宙洗牌的事件的出现。
如果拿互联网行业的洗牌与元宇宙行业的洗牌作对比,似乎元宇宙的洗牌来得稍微早了一些。
但是,如果我们将元宇宙行业的发展放置于互联网的语境之下,再去看元宇宙的洗牌,或许,我们会发现,元宇宙的洗牌并不早。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行业的深度洗牌是在资本退潮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但是,资本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耐力显然要比对于元宇宙的耐力要持久得多。
原因在于,互联网时代并不是一个以商业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而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元宇宙则不尽然,从本质上来看,元宇宙更像是一个科技玩家与资本市场共同鼓动的游戏,除此之外,人们对于元宇宙的看法都是相当理性的。
当元宇宙缺少了主流市场的支持,特别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机制的支持,那么,所谓的元宇宙只不过是科技玩家们为了缓解互联网红利退却的压力而进行的一场自嗨游戏而已,等到他们发现没人加入这场「舞蹈」,便会选择退场。
我们现在正在遭遇到的这样一场有关元宇宙行业的深度洗牌,正是这种状态的真实体现。
经历了摇旗呐喊者的狂热追捧以及资本市场的鼓吹之后,元宇宙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洗牌时刻。
无论是从元宇宙的率先探路者的实践,还是人们对于元宇宙的美好想象,我们都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得到元宇宙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和深度的改变。
然而,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有关元宇宙的这些改变,抑或是创新,或许仅仅只是局限在人们的想象上而已,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实落地,尚且存在很长一段距离。
正是在这种原因的影响之下,我们看到的是,元宇宙陷入到了一场有名无实的怪圈之中。
这一点,我们可以透过Meta的境遇看出一些端倪。
与“以太坊合并”的相关推文已有65万条:金色财经报道,据推特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与“以太坊合并”的相关推文已经有65万条。此外,财富杂志发布了“以太坊合并”的话题页,并置顶了该条推文。[2022/9/15 6:58:04]
不可否认的是,Meta投身元宇宙的决心是巨大的,单单从改名上,我们就可以嗅出一些味道。
当然,改名仅仅只是一个开始,Meta改名之后,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是,它在现实落地上的探索。
无论是收购元宇宙相关概念的公司,还是研发出可感知的手套,我们都可以看出,Meta在探索元宇宙的道路上的一往无前。
然而,在商业的世界里,人们对于探索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特别是在当下的市场背景下,人们对于商业探索的容忍度显然没有以往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强大。
如果仅仅只是探索,而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那么,就算是再具有创新和颠覆性的探索,都仅仅只是一句妄谈而已。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就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Meta的股价因元宇宙的概念而上升缓慢,但下跌的时候却是如此巨大。
从根本上来看,元宇宙的有名无实,才是导致这一切出现的内在原因。
很多人之所以会关注元宇宙,要么是为了借助元宇宙爆富,要么是想要借助元宇宙吸引资本的注意。
说到底,他们投身元宇宙,并不是说他们找到了元宇宙落地的方式和方法,而仅仅只是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概念而已。
当概念成为元宇宙的主导,那么,所谓的元宇宙或许除了泡沫之外,什么都不会剩下。
任何一个可以长久发展的概念,任何一个可以赢得市场的商业模式,必然需要商业化的检验。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才能真正获得长久的发展。
一味地借助资本的输血,一味地依靠外在的助力,很难获得持久的发展。
这一点,其实早在元宇宙出现之前便已经得到了诸多证明。
然而,这一点在元宇宙的身上同样在继续证明着。
当Meta全面拥抱元宇宙的时候,扎克伯格就已经说过,在三到四年的时间内,元宇宙是无法实现商业化变现的。
换句话说,元宇宙处于相当初级和原始的阶段,别说完美的商业闭环了,或许,元宇宙本身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美的生态体系。
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想要依靠元宇宙的自我造血来获得发展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可以说,每一个参与元宇宙的玩家都是靠自我输血,抑或是资本输血才能获得发展的。
投入是有限度的,资本的耐力更是有限度的。
如果在一个周期内,让玩家们去投入一定的资源去做元宇宙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长期让玩家们去做一个无法变现的东西,无论是谁都是缺少这样一种魄力和耐性的。
于是,当商业化举步维艰,我们看到的是有关元宇宙市场的一场深度而又全面的洗牌开始上演。
笔者认为,元宇宙之所以会获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的玩家的关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几乎将我们肉眼所见到的一切的新技术全部都囊括了进来。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但凡是能够叫得上名字的新技术,我们都可以在元宇宙身上找到影子。
不可否认的是,真正想要促成元宇宙,真正想要实现元宇宙,的确是需要如此多的新技术的助力的;
不可否认的是,元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将这些新技术融合到一起的存在;
不可否认的是,真正要实现元宇宙,我们就要借助这些新技术。
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这些新技术非但是稚嫩的,就连将这些新技术融通到一起的元宇宙同样是稚嫩的。
当新技术的稚嫩难以支撑起元宇宙的强大躯体,特别是当新技术的稚嫩无法将元宇宙从理想带入现实的时候,人们在看待元宇宙的问题上,终究会从早期的狂热与躁动,回归到客观和理性的发展状态里。
笔者一直认为,区块链是元宇宙时代的主导技术。
正如互联网技术是是互联网时代的主导技术一样,区块链需要承担起将其他的新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功能和作用。
如果区块链无法承担起这样的功能和作用,那么,所谓的元宇宙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那么,现在的区块链真的具备这样的能力吗?很显然,现在的区块链并不具备。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宇宙同样是需要一场深度而又彻底的洗牌的。
无论是在人们刚刚认识元宇宙的时候,抑或是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在看待元宇宙的问题上都带着一种投机心理。
即,他们在看待元宇宙的时候,通常是把元宇宙看成是一个「面具」,「面具」之下,他们依然还在从事互联网式的买卖。
在这样一种思想的影响之下,表里不一,几乎成为了元宇宙行业的通病。
无论是全力投身到元宇宙的Meta,还是自称是元宇宙的啫喱,其实都犯了这样一个毛病。
从表面上看,他们都属于元宇宙的范畴,他们都是元宇宙的应用。
但是,等到我们拨开元宇宙的「表皮」,真正进入到内部之后,就会发现,他们所做的,其实依然是互联网的买卖。
这个时候,元宇宙就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玩家们的内在依然依靠传统的方式和方法来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玩家们本身不想与互联网行业彻底决裂,而是说元宇宙并未发展到表里如一的发展阶段。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元宇宙玩家更多地想要进行前瞻性的布局,想要占据他们在元宇宙领域的一席之地,而并不说他们真正找到了落地元宇宙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元宇宙在这样一种状态的影响之下,将会出现怎样的一种结果;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元宇宙一直都充当互联网的外皮,将会获得怎样的一种后果。
当元宇宙无法用表里如一的方式来驱动自身的发展,而仅仅只是以概念和噱头的方式来延续自身的生命时,那么,洗牌或许才是它唯一的宿命。
乍一看,元宇宙行业的洗牌似乎来得稍微早了一些。
实际上,以元宇宙现在这样的发展状态,能够支撑着走到今天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笔者认为,仅仅只是以元宇宙为噱头,而没有真正找到落地和实践元宇宙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所谓的元宇宙必然会遭遇一场洗牌。
这不仅是由元宇宙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同样是那些投身到元宇宙的人所决定的。
本文由“老雅痞laoyapicom”授权转载 Friends With Benefits是加密货币创意阶层的vip休息室。
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后,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渐介入冲突,相继宣布在金融和贸易领域对俄罗斯展开严厉制裁: 俄罗斯部分银行被排除在SWIFT之外,PayPal屏蔽俄罗斯主要银行和部分用户,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维萨(Visa)宣布停止俄罗斯业务,而奥迪、宝马等实体企业也相继宣布停止为俄罗斯供货,或停止当地生产业务。
1.不破不立 Web3在重塑与融合重前进 在后疫情时代,无数的生意付之一炬,无数的产业崩盘归零。传统的Web2的巨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来自传统产业的压力,还是监管部门的成熟,亦或是增量市场的收缩,立体化的对Web2的生存空间进行挤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积极拥抱Web3的公司越来越多。我们看到Web3中是机会更多的一片蓝海。
伴随 C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正在消失。虚拟人物已跳脱曾经的 “二次元”,频繁地活跃在现实世界的演唱会、秀场、游戏、社交账号中。放眼全球,围绕 “虚拟偶像” 的热情正日益高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采访了 50 多家 Web 3 元宇宙公司。 今天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Web 3 元宇宙”指的是数字虚拟世界,通常通过代币或 NFT 包含一些用户所有权元素。 我们遇到的每个项目都属于以下三类之一: 基础设施 体验层(世界内) 增值层(世界外) 一个常见的比喻是:元宇宙=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