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没有写过任何关于NFT的文章。不写,不表示不关注、更不代表不了解。尤其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问起,有圈内人,更不乏扎根TMT多年的传统VC。
还是写一篇吧,聊聊5个合规大方向的话题。
NFT和Token有区别吗?
准确的说,这个问题应该表述为,NFT和一般所说的Token(即FT)在政策层面或法律属性上一样吗?
答案是一样,也不一样,看业务场景。
先说不一样。熟悉NFT的朋友知道,早先正式场合中,官方都在刻意淡化、甚至禁用“NFT”这一表述,转而使用“数字藏品”的表述。这一做法,实则是在给NFT和Token划出一条明晰的分界线——简言之,两者不一样。与此同时,充分肯定NFT作为全新的技术创新应用在数字文创领域的积极价值。这一现象,在过往任何Token上都不曾发生过。
既然楚河汉界都划好了,为什么又说一样呢?如若NFT脱离数字藏品等应用场景,没有了真实的价值支撑、或者价格严重背离基本认知,极有可能会被认定为广义上的Token,并按照现行政策、法律严加监管和规制。
监管层对NFT的态度如何?
目前可以总结为:有限鼓励,谨慎观望。
数据:证券化代币10月交易量继续下跌超过40%:证券化代币行业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牛市势头已经完全消退,月交易量连续第二次下跌超过40%,月交易量自从8月的2200万美元,到9月下滑到915万美元,再到10月下滑到527万美元。(Cointelegraph)[2020/11/4 11:37:46]
接着上一问的背景继续说,官方一直用“数字藏品”这一表述的同时,境内外NFT业态可谓如火如荼,这一现象使得官方也不得不正视“NFT”,回避已然无用。于是,在2022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中,公众首次看到了官方层面关于NFT的较完整表述。
《倡议》的发布者是三家行业协会,从法律层面而言,没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连政策都谈不上。但不可忽略协会背后的监管部门。我国对于创新行业的监管逻辑,监管部门通常都会“放权”,初期不多加干预,有不良趋势显现,先由行业协会或者自律组织自主管理,引导行业合规有序发展。如果事态不可控或持续恶化,再强权介入。《倡议》的意义也是在此。
基于上述逻辑,《倡议》虽然有较大篇幅在讲述行业底线、风险事项,希望针对一些可见的“作恶倾向”,起到警示作用。但也在开篇直接肯定了NFT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正面作用,试图给予业内人士一颗强力的定心丸。简言之,行业有前途,业内人别作恶,一起加油好好干。
独家|比特币24h链上交易量近56.47万BTC 环比上升59.22%:金色财经消息,据欧科云链OKLink链上数据显示,比特币24h链上活跃地址数逾108.19万,环比上升8.39%;链上交易量近56.47万BTC,环比上升59.22%;链上交易笔数逾32.56万笔,环比上升22.96%。
截至上午10时,比特币全网难度为17.35T,全网算力为128.46EH/s,较前日上升3.68EH/s,全网未确认交易数约5123笔。[2020/9/8]
至于后续监管如何,胡萝卜还是大棒,全看行业自身发展了。
NFT行业红线在哪里?
行业合规底线只有4个字——去金融化。若再细化,可以扩张到8个字——去金融化、去证券化。
必须明确一点,监管层从来不曾想要防范或者限制、打击“NFT”本身,否则也不会换用“数字藏品”这一表述了。监管层不能容忍的是NFT的金融化、证券化。毕竟那些因FT、ICO带来的恶劣影响仍未消除且在延续。
什么样的方式会被认定为“金融化”、“证券化”?《倡议》第二部分着重讲了行业底线,列了6条。主要有禁止和金融资产挂钩、保持稀缺性和不可分割性、遏制违规交易、禁止投融资等(提醒一句,这里需要注意下主体问题)。可以说是将目前能想到的所有方式都写进去了,不想留下一丝可钻的缝隙。
事实上,即使是这样看似“一网打尽”的表述仍然存在模糊地带,集中在“金融化”的认定上。金融离不开交易,但有交易、有价格浮动,是否一律涉及金融行为?需要审慎研究。
再提一点“证券化”的内容。香港等地区已经明确列明了NFT的证券化风险,不少业内人士也在提示相关风险,但火小律个人认为当前国内这部分风险更多存在于纸面上。正如虚拟货币政策中提了很多次的“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实务中有人听说过么……
所以,短期内重点还在“去金融化”。
NFT交易平台高危法律风险是什么?
当前,对平台而言,主要的法律风险集中在2部分。
第一部分,知识产权保护。NFT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仍是数字藏品,背后的IP权属问题以及相关衍生权利,必须重视。日前,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国内首例关于NFT数字藏品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便是很好的例证。该份判决也为交易平台指明了路径,也可以说是避坑指南——建立知识产权审查机制、侵权预防机制。否则体量大的平台极容易陷入侵权纠纷。
第二部分,金融风险防范。这部分风险引发的法律责任最终指向刑事责任,前期则多是行政责任。主要风险来源于2个环节,一是铸造发行环节,一是二次交易环节。铸造发行环节,老生常谈问题了,本文篇幅有限,不再细说。主要聊二次交易环节。做过调查研究的读者会发现,目前头部平台基本只开放一级市场,不开放或有限开放二级市场,为的就是规避相关风险,尽可能合规运营。而剩余平台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原因,对二级市场持相对开放的态度。
二级市场开放大致可分为2种,一是完全不限制二次交易,二是限制二次交易、仅开放赠与功能。先说后一种,赠与有设条件和不设条件2种,无论何种,均无法完全规避线上赠与、线下交易的风险。再说前一种,完全不限制,这一模式相对风险最高,一旦体量过大,被叫去谈话也是必然。
NFT行业合规前景如何?
和传统nf业务相比,合规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具体如何,还是那句,看行业自身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火小律过去完全不写NFT相关文章的一大原因,因为和NF不一样的是,NFT行业的底层逻辑是合规的,原则上不会被监管所强力驱逐。而一些知产问题、数据合规问题、隐私保护问题,和传统业务大同小异的。不涉及具体项目,大方向上不需要说太多。
还有一点,NFT和其他赛道的结合,是有利于“建立”该赛道合规性的。这么说,太抽象、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早年一些圈内项目是带有“原罪”的,比如链游,不少链游做着做着就开始向靠拢、还不自知。而NFT的加入,会增加一个天然的业务支点,使得整个项目的投机性大幅降低。
总之,康庄大道或独木桥都是业内人士自己走出来的。P2P是怎么从政策鼓励、欣欣向荣,到全面退出历史舞台的,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希望NFT能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路径。这也会为后续FT的监管提供更多的思路。
标签:WEBWEB3KENTOKENWombat Web 3 Gaming Platformweb3币价格FNB TokenEthfinex Nectar Token
1.DeFi代币总市值:354.3亿美元DeFi总市值 数据来源:coingecko 2.过去24小时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53.4亿美元过去24小时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 数据来源:coingecko 3.DeFi中锁定资产:793.6亿美元DeFi项目锁定资产前十排名及锁仓量 数据来源:defillama 1.NFT总市值:152。
2022年,国内多地政府推动元宇宙产业前瞻性布局,并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业机构,都极其看中元宇宙重构社交模式、搭建模拟场景、提供交互平台,对行业变革和新经济发展、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的赋能作用。点击阅读 今日凌晨,Optimism与加密货币做市商 Wintermute 透露,2000万个Optimism代币被黑客盗取。
“市场已经见底了吗?”这是一个价值亿万美元的问题。 如果您在 Web3 社区中花费一点时间,您会发现麻醉式希望主义者的人数很多。加密集体意识希望相信过去几个月的下跌是“暂时的”,市场价格将很快反弹。 诚然,这种乐观情绪难以维持。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6日,CertiK审计团队监测到Inverse Finance遭受闪电贷攻击,导致了约1068.215ETH(约126万美元)的损失。 这是近2个多月内,Inverse Finance第二次遭遇闪电贷攻击。在此前于2022年4月2日发生的那起闪电贷攻击中,黑客成功获利约1450万美元。
Web2.0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是公众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建立在中心化服务上的应用程序,正在蚕食用户的数据、价值与劳动,并且使用户逐渐沦为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 中心化应用弊端的显现让我们呼唤新的网络形态的出现——Web3.0。
HTC,许多人对其印象为曾经的安卓系统首选智能手机。然而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逐渐成熟化,HTC品牌逐渐退出了智能手机产业的舞台。近期元宇宙的风潮正劲,许多大公司都积极布局了元宇宙相关的业务。实际上,HTC也积极布局了元宇宙,尤其是在软硬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