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的甲骨文提供商Chainlink最近似乎对加密货币生态系统产生了普遍影响。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周中,几位开发人员一直在将网络与他们的项目快速集成。BaseProtocol是该项目之后最新的一种协议,它拥有一种与所有加密货币的总市值挂钩的新型合成加密货币资产,并宣布已在其主网上集成ChainlinkLive。
简而言之,该协议现在将使用Chainlink的去中心化oracle网络来汇总加密货币市值数据。
鲁比尼:虚拟货币不满足货币的基本标准,不算新形式的货币:纽约大学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虚拟货币不满足货币的基本标准,不算新形式的货币。从理论上说,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产生泡沫,而虚拟货币在价值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价格已经出现巨幅上涨,呈现的就是泡沫。(金十)[2021/5/31 22:57:17]
自称“加密货币经济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公司声称BASE智能合约使用弹性的变基机制来扩展或收缩总代币供应,并“移动市场价格”以反映目标。根据博客文章,这就是开发人员选择Chainlink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Chainlink将帮助他们将“准确”的加密货币市值数据纳入其智能合约中,“以此作为触发重新设定机制的一种手段。”关于这一点,BASE开发人员说,
Encointer正研究基于加密货币的基本收入分配方案,已获得Web3基金会资金支持: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初创公司Encointer正在研究一种基于加密货币的基本收入分配方案,其测试网的发布已获得了Web3基金会的资金支持,Web3基金会资助负责人David Hawig表示:“Web3基金会非常有兴趣支持探索新的数字金融系统的项目,这些系统可能更公平,也能完全保护隐私。”(Decrypt)[2020/5/1]
“因此,如果总加密货币市值从$400B增加到$450B,我们的协议会减少循环供应,直到目标市场价格达到$0.45。为此,我们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oracle。”
资深基金经理:加密货币的寒冬已“基本结束”:加密货币资产管理有限合伙人公司(Crypto Asset Managment, LP)总经理蒂莫西?恩内金(Timothy Enneking)周一表示,加密货币市场的寒冬已“基本结束”。[2018/4/17]
开发人员称Chainlink的架构“极其灵活和强大”,他们解释说,即使仅在单个节点上运行,他们仍然可以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结果输入到单个数据源中。此外,该协议发现Chainlink的开源功能对于测试其概念验证部署至关重要,“因为市值在API提供商之间差异很大。”
关于主网过渡,他们补充说,
“默认情况下,Chainlink节点取这些结果的中位数,以确保数据馈送稳定且防篡改……市值在API提供者之间变化很大。如果我们只使用一个API,我们的测试可能会受到波动的影响,这将影响我们建立基础模型的方式。”
开发人员并不是唯一发现Chainlink有用的人。到目前为止,oracle提供程序已与315个项目集成,仅在十月份就进行了29个此类集成。该列表包括74个区块链,98个DeFi项目,23个数据提供者和44个节点。诸如Synthetix和KyberNetwork之类的DeFi项目也集成了Chainlink。随之而来的基于非以太坊的项目也是如此。
但是,并非所有项目都依赖oracle提供程序。例如,虽然MakerDAO使用自己的Oracle,但其他人则使用跨链数据Oracle平台BandProtocol,这是Chainlink的直接竞争对手。然而,最近的比赛是TRON的JustLink,推出为“Oracle服务,旨在与ChainLink研究竞争。”实际上,这甚至引起了一些争论,即JustLink是Chainlink功能的“复制粘贴”。
标签:LINKINKAINChainFIL币和LINK币哪个好AiLink X Tokenplugchain币是谁发行的baerchain
本内容中的信息及数据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力求消息准确可靠,但对于资料的完整度及完全准确性不做保证。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责任自担。熊市沉淀,牛市赚钱.
尽管去中心化金融的牛市行情出现回落,但DeFi代币的平均回报率却远远超过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然而,中值回报率却是另一回事.
在区块链这一块我们可以看到会有不同的火热项目,今年的十月份主网上线Filecoin。Filecoin的挖矿机制及经济模型等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此外,对Filecoin做了走势预测.
头条 ▌灰度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100亿美元据官方推特消息,截至11月17日,灰度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4亿美元.
链闻消息,高性能公链Solana的基金会公布资助计划的首批12家受助项目,包括正在集成Chainlink预言机的预言机解决方案C.Dot、正在搭建Tendermint、Solana和以太坊转接桥.
一、 关于隐私数据的主权问题,在互联网巨头们的眼里,似乎从来都不属于用户。在近期最新诉讼中,Facebook再次被指控未经用户知情或同意,收集存储1亿多Instgram用户的生物识别数据,并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