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经济参考报刊文《数字科技提升城市“免疫力”》。文章表示,在疫情应对中,数字娱乐、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零工经济、无人经济、无接触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等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全民数字化观念、技能和实践活动更加普及。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5G、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已成为保障战“疫”成功的强大后盾。文章指出,要进一步加大“新基建”建设力度,提升5G、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基础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全民覆盖力度,提高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北斗导航等应用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普惠服务能力,推动无人化、协同化、公用化、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用。
掌柜调查署|币圈李白:Filecoin给整个区块链的生态带来了一种跨时代的改变:在今日举行的掌柜调查署中,针对“当前市场对Filecoin的期待是否过高?Filecoin究竟是陷阱,还是机遇?“的问题,石榴矿池核心开发者币圈李白表示,我个人比较看好Filecoin的前景,大家都知道从最初的比特币开始,区块链技术就被用来进行记账。记账这件事情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发展到今天就是各种各样的数字货币。然后以太坊又把区块链带到了去中心化应用的时代,就有各种各样的DAPP,有DeFi,有各种各样的游戏,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实现。Filecoin给整个区块链的生态带来了很多不同,我认为这是一种跨时代的改变。它使用区块链来做去中心化的存储是一个崭新的应用场景,会给区块链未来真正的落地带来更广阔的一个空间。
从投资角度来讲,我觉得大家还是要看一下Filecoin / IPFS技术的趋势。当年去中心化记账带来了比特币;后来用区块链来做应用,带火了以太坊。这时候我们发现区块链还可以用来做去中心化存储,那这个存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它会给整个区块链领域带来什么不同呢?我觉得这种趋势如果大家能看到,那我觉得就应该投资它。
至于这个项目的风险和优势,我觉得都是过于早期。这个技术才刚刚从设计中实现,甚至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系统内还有一些漏洞,整个技术还处在非常早期。这样的技术将来能不能真正的去落地,我觉得这就是项目最大的风险。而也正因为现在是这个项目非常早期的一个阶段,前期在知道的人还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入场,等这个项目真的被推向大众了,自然会体现它的价值。所以早期既是风险也是优势。[2020/7/15]
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华为不会去碰币圈: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表示,区块链主要分为币圈和链圈,华为不会去碰币圈。这是华为首次对外明确了区块链的策略。他指出,华为是搞技术的,主要注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此前,外媒称华为正在谋划区块链手机,后来华为官方给予否认。但华为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已有不少投入。[2018/4/17]
金色财经独家分析 禁售所有区块链虚拟货币 阿里划清“币圈”界限 坚持自己的“打开方式” :4月17日起,更新后的《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开始生效,对虚拟货币的相关产品进行了重新规范,“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虚拟货币等数字化产品及衍生服务”列在其中,拓展了之前“比特币、莱特币等互联网虚拟币以及相关商品”的禁售名单。淘宝对于“币”态度越来越明确,早先就已经不能搜到如“矿机”、“代写白皮书”等字眼。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淘宝一直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控制来自于“币”的不确定风险。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阿里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区块链“打开方式”:阿里跨境电商在区块链上进行布局,实现商品溯源,更大程度上解决打假问题;2月份,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在雄安新区率先上线,成为该领域应用首例;阿里在《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中以49件的总量排名第一,一系列举措和成绩措彰显了阿里巴巴在区块链领域的站位。可见,阿里巴巴正在践行着与政策导向一致的区块链发展策略,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上坚持不断探索。[2018/4/11]
据CoinGape消息,Coinmetrics创始人NicCarter在推特上表示,“BTC交易量刚创下2019年3月以来新低。比特币正在消亡?让我们调查一下.
做一个有责任、有态度、有价值的币市观察者。距离BTC减半还剩55天,距离BCHABC减半还剩24天,距离BSV减半还剩23天.
币圈处于时熊市,大量Token上币后就破发,不少投资者受到损害后质问创业团队为什么币价这么低、为什么没人拉盘、为什么破发了.
公链,有类似于互联网操作系统这一说,但如果把云架构看作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前期Bate版本,“云”落地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区块链”技术落地过程中也一样会遇到,并且更为复杂.
2020年3月12日,某期货杆杠交易市场份额前列的交易平台的CEO在官方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对世界经济与各类资产投资前景的展望.
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商界,打造“新基建”已成空前共识。最近,多省公布了2020年投资计划清单,总投资已超过34万亿,其中部分被投向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