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播出了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反派角色“丁蟹”,靠在股价大跌时向股票市场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谋取暴利。
从那之后,只要有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电影,甚至综艺节目播出,恒生指数或A股都会不同程度下跌,给股民带来较大的损失。
吊诡的是,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在过去20多年时间内,已经前后应验了30多次。
“丁蟹一出,股市就泻”
“丁蟹效应”一词也不胫而走,成为股民们坊间流传的“金科玉律”,而从不炒股的秋官郑少秋却被无辜扣上了“股市瘟神”的帽子。
就像不会踢球的章鱼哥凭借世界杯8场预测全中被加冕“预测帝”一样。
“投资”原本是一门绝对理性的决策行为。
大凡参与投资的人也基本算是“人中龙凤”,智商和财商都碾压普通人一条街,为何面对预期之外的投资结果,这些聪明人的理性反倒不见了,竟会冠以一些“牵强附会、无厘头甚至滑稽”的缘由。
01
过去半年以来,数字资产市场也出现这么一个冤大头——“PlusToken”。
和“丁蟹效应”如出一辙的是,数字资产市场几乎每次行情暴跌,都有人把原因归结为“PLusToken砸盘”
PlusToken妥妥地成了背锅侠。小到普通散户投资者,大到权威行业媒体,甚至Chainalysis这样的数据分析机构,都曾试图分析数字资产行情下跌和PlusToken具有相关性。
经济日报评论:统筹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10月25日消息,经济日报评论文章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防风险的侧重点正在从处置风险转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大局。在各类金融机构实现防风险和稳发展动态平衡过程中,识大体、顾大局是关键。顾大局,要求金融系统在处置各类风险过程中以金融系统性稳定为前提,要防范风险溢出和传染,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以牺牲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为代价。顾大局,要求金融系统在防风险过程中不能忽略民生。金融系统服务好实体经济,归根结底是保障民生和市场主体。顾大局,要求金融系统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置风险的手段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财联社)[2021/10/25 20:53:57]
PlusToken是一个靠高回报吸引投资者的“庞氏局”,于今年6月份被曝跑路,卷走了300余万投资者,价值200多亿元的数字资产,包括,20多万枚比特币,80多万枚以太币,2600多万枚EOS等。
按理说,PlusToken吸引了超200亿新资金进场,给市场上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才对。然而,不念其功,反念其恶,现在动不动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PlusToken”,这着实蛮耐人寻味的。
之所以大家总习惯把行情下跌和PlusToken强相关,主要原因为:PlusToken仍有巨额资金悬而未决,是数字资产市场潜在的“黑天鹅”。
据区块链安全公司PeckShield的追踪数据显示,PLusToken目前仅有少量数字资产流入了交易所,绝大多数数字资产仍控制在跑路份子的手中。
评论:DeFi也许会像ICO、IEO等不会长久:据cointelegraph评论文章,这几年ICO、IEO、STO、去中心化组织等不断出现,但都没有成为主流,或许可以说DeFi也不会长久。DeFi的机会窗口期正在缩减,与以下原因有关。第一是频发;第二,监管者可以通过新旧监管方式混合起来“拯救”市场;第三,在传统监管体制下对新兴的加密公司缺乏了解并不重要,因为金融科技本身就是对监管无效的回应。对加密服务进行全新监管尚须成为共识。[2020/9/12]
这笔资金,毛估估至少有上百亿元,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可能:
要么,待行情涨至一定的价格,操盘手觉得时机到了,选择短时将筹码全部抛售获利,这会让市场行情承受巨大抛压盘,出现一轮暴跌;
要么,PlusToken被司法审判后,其巨额的数字资产被没收进行低价拍卖,这同样会给市场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
事实真的如此么?您也太瞧得起“PlusToken”了。
数字资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了,随便例举几个:
1)各地政府的“法律”强监管。不要说不可能,历史上美国曾将“黄金”非法化;
2)比特币减半之后,挖矿成本高于市场行情之后诱发的一系列“矿难”;
3)1CO山寨币淘汰洗牌潮降临,一大批空气币项目归零的时候。
您看看,数字资产市场可能要爆的雷,还有太多太多,不管怎样,PlusToken都不会是最大的那个。
声音 | 日经亚洲评论:政府应监管而非禁止加密货币: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发布评论文章称,政府应监管而非禁止加密货币。文章提到,禁止加密货币实际上会增加对它们的滥用,这使得资金流入哈瓦拉(独立于传统银行金融渠道的非正统、非主流的汇款系统)体系,而不是常规的货币体系,没有任何书面记录。另一方面,如果加密资产受到监管,加密货币交易所和交易商将不得不保留详细的KYC文档。大多数交易将通过这些交易所进行。监管机构将能够访问加密货币在钱包和用户之间的流动,这些交易所将成为执法机构的情报和数据宝库。只有在禁令产生足够威慑的情况下,全面禁令才比监管更有效。即使法律严厉惩罚拥有加密货币的人,在他们已经置身于法律之外的情况下,也很难发现违法行为并提出诉讼。(日经亚洲评论)[2019/11/15]
近一段时间,市场出现多次诡异的画“门”行情。行情先爆拉灭掉空军,再掉头暴跌剿杀多军,多空双杀,甚为血腥残暴。
如此赤裸裸地操盘收割已经摆上桌面了,还指望分析师看K线、KDJ、MACD指标能分析出啥?
投资者“最可爱”的一面是,对于上涨预期总能赋予很多理性的利多因素。
比如,国际经济不稳定局面下的比特币稀缺价值;Bakkt交易所引领传统资本进军数字资产市场;比特币ETF获SEC审批之后的巨量资金涌入等等。
而对下跌事实却总是给予一些非理性、无厘头甚至自欺欺人的注解,比如,PlusToken砸盘、春节大家急用钱之类的解释。
声音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加密货币是“21世纪迄今十大最糟科技产物”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日发布“21世纪迄今十大最糟科技产物”,包括电动平衡车Segway、谷歌眼镜、电子投票技术、一童一电脑(one laptop per child)、CRISPR、非法数据买卖、加密货币、电子香烟、胶囊咖啡、自拍杆。[2019/3/11]
有朋友向我请教下一步市场行情走势,我说“画门”的诡异行情说明,连藏在幕后的大庄家都已“不淡定”了。
你还认识不到市场上涨的逻辑已经完全变了么?
02
最近,整个区块链行业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冷在数字资产行情持续震荡下行,不少投资者又被套牢了;
热在产业区块链概念如日中天,各种相关主题的峰会论坛相继召开,除了阿里、腾讯、万向等贵族贵族之外,不少“老朋友”也披着新衣裳闪亮登场了。
这一冷一热的背后,不仅仅是风水轮流转,更预示着区块链下一轮行业红利的驱动力变了。
我在上一篇文章《2020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变了》中已经详细阐释了几种变化。
接下来,我再从行情角度和诸君分享下这背后的“变化”:
一、数字资产市场野蛮赚钱的时代过了
过去10年驱动市场价格上涨的动力是,比特币作为稀缺品在新老用户之间交易买卖产生的溢价效应。
证券时报评论:比特币价格暴涨暴跌 注定不可能成为货币:证券时报10日刊文评论称,比特币及其他加密数字货币没有人或组织给它的信用担保,而成了少数人操纵及过度炒作的工具。加上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缺陷,加密数字货币炒作所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冲击现有金融市场。为防止风险失控,目前全球各市场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虚拟资产形成围攻之势以加强管控,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018/2/11]
新入场的用户要想获得筹码,只能向场内的老用户购买。老用户不断抬高价格卖,新用户还不断有人来买,市场行情就蹭蹭涨上去了。
比特币从全球只有几千、几万个技术极客参与的小众市场,发展为全球具有三四千万用户的大市场,即使不曾家喻户晓,也可谓名扬四方了。受众指数级的增长,也带领行情上涨了数万倍。
糟糕的是,从比特币新增地址来看,近两年数字资产市场的新用户进场并不理想,市场似乎提前“老龄化”了,这让行情持续上涨也失去了“基本面”。
至于背后的原因:1、央行调控收缩市场流动资金,用户可投资的闲钱少了;2、10年长跑找不到合适落地场景,大部分人还在选择观望;3、市场经济整体处于下行的周期,民生维艰,挣钱普遍难了。
可以预测,明年比特币挖矿减半前,数字资产市场要么出现比特币一枝独秀,山寨币千币凋零的小牛局面,要么行情再一次快速暴涨后随即闪崩。这是存量市场博弈势必会出现的结果。
二、数字资产市场参与门槛已经太高了。
也许会有人说,现在才4000万用户,全球70亿人口呢,等市场再出现10倍级的增量用户进场,比特币涨至10万美元则指日可待。
这样的“乐观”主义,我很赞赏,why,how,when?原谅我向你发出三击灵魂拷问。
1)四千万人中有100万人挖矿,挖矿成本就拉至很高了。早期1个GPU显卡一天可以挖几百个比特币,现在投资三四十万买100台ASIC矿机,一个月仅能挖出1枚比特币,电费成本却超过5万元。很显然,现在挖矿市场竞争已趋于饱和了,普通新增用户很难再有机会进场。
2)四千万中有1000万人炒币,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机会已经没了。最近国内知名公链Nervos主网上线,预期中这样的“光环”项目涨个5-10倍问题不大。然而事实是,Nervos公募释放的筹码量太大了,上线后成吨的筹码等着抛售,而项目方又是一股清流坚决不拉盘,结果只能是跌破发行价了。很多明星项目都面临同样的窘境,失去财富效应,用户进场参与项目的动力没了。
3)四千万中有1万人作恶,原本干净的行业就被搅得乌烟瘴气了。很多圈外的人都带着偏见认为区块链行业都是子。因为像我这样的自媒体还没做大,带他们认识区块链的价值,而一大批牛鬼蛇神区块链导师们早已磨刀霍霍渗透进各个市场了。从主流市场的币圈新人,到下沉市场的大爷大妈,能收割的几乎都割了,从源头上,把潜在的“新用户”挡在门外了。
03
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市场“涨”不动了,亟需新的市场拐点。
我们应该认识到,纯炒币思维在市场大环境下走不通了,要想突围,必须得锚定价值,看产业布局机会:
1)告别非价值数字资产:除比特币、以太坊、EOS、USDT稳定币等数字资产外,任何山寨空气币,看不懂就不要抱任何幻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山寨币将面临:曾经所吹牛逼到期要被打脸的压力;基金会资金锁仓到期的抛压压力;长期缺乏交易深度的流动性压力;大批量用户同时挤兑的闪崩归零压力;以及可能面临私钥丢失让社区代为背锅的“跑路”压力。一句话,远离投机性、非价值山寨币种。
2)关注增量用户进场新通道:与其关注公链TPS、零知识证明隐私解决方案等“高精尖”技术优化方案,不如看看区块链扩展层网络的拓展情况。比如:闪电网络的铺设及应用落地情况;DeFi金融应用在理财需求上的用户习惯养成情况;数字资产交易所的合规化及牌照情况;以及数字钱包私钥管理方案的用户培育情况;DApp生态游戏创新,用户拉新、留存等生态运营情况等等。这些才是引领区块链行业下一波牛市的起点。
3)看准区块链产业落地的新机会:可以预见的未来一两年,以PKI为主的加密底层服务及部分公链解决方案,将构成区块链行业新的基础设施;以联盟链为主的技术解决方案会逐渐在供应链金融、司法存证取证、数字身份、电子票据、商品防伪、公益民生、公共服务、社会征信等应用层找到落地可能。
再往大了讲又有点像吹牛逼了,比如,结合5G通信底层技术、AI、物联网、基因编辑、脑机融合等打造新型的商业生态,构造可信计算,可信交易体系等等。
04
经济学上有句名言:“货币是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区块链技术融合产业探寻落地价值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坚定认为区块链技术将是人类社会制度发展进程中,继“货币、债券、股份制公司三个组织创新之后的又一次生产关系飞跃。
金融市场的本质是围绕实体价值而产生的“非理性繁荣”波动。波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严重脱离价值。
从更宏观周期论看区块链世界现今遭遇的一切混乱,其实都很正常。需要的仅仅是时间的累积和演化。
史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其贸易繁荣是靠着武装力量残暴殖民发展起来的;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股票被引进国内,股指半年时间也出现过从1429点闪崩73%的巨幅波动。
人类往往习惯用线性思维看问题,在短期内会对一件事物过于乐观,而长期看又低估了事物发展的速度。
数字资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同样会会面临很长时间的混沌期。但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在经过漫长的验证、试错、淘汰、进化之后,终究会承载价值,渗透进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在此之前,数字资产市场会充斥太多未知风险和可能,我们很难以成熟市场的标准来评判这个新兴市场出现的一系列诡异现象。我们能做的唯有提升自身行业认知,远离一些显而易见的陷阱和深坑。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曾拿着巨额奖金去股市炒股,试图凭借过人的才智,在股票市场获得丰厚回报,但结果却导致倾家荡产。
用大物理学家的一句话压轴,送给仍在数字资产市场,飘忽不定,找不到方向的你。
牛顿说:“我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规律,但是我算不出人类的疯狂”。
区块链价值认知布道者,资深区块链从业者。这里没有高大上的概念,也没有生僻的技术说明,只有最通俗的商业、最敏感的视角、最独特的见解。本人尚且是区块链行业的小学差生,文章所思所想,皆是碎碎念,圈内人您莫笑,欢迎切磋,圈外人您莫喷,码字不易。作者微信号:tmel0211微信公众号:liansg01如需转载请加我微信申请开白名单,若认可我的观点,也可加我,拉您加入链上观读者交流群。
中国茗茶,享誉中西,不仅我们国人耳熟能详,就连一些外国人也都知晓,如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
据官方公告,华特东方数字生态智慧家园唯一权益通证资产HTDF将进驻CoinBene(中文:满币.
在美国,有关ICO的炒作可能已经平息,但法国似乎对此又有了新的兴趣。12月17日,法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批准了首个ICO申请.
炒币七原则1、炒币不赚钱不出来。把资金分成20份,分布式补仓。涨,追补。赚钱就把追补的钱卖出来,你是获利的。跌,追补。价格回升,把追补获利的钱卖出来。你手上的钱是不是变多了.
亲爱的BBKX用户 BBKX交易平台现已上线红包功能,欢迎前来体验。风险提示:数字货币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请投资者谨慎购买,并注意投资风险.
以太坊基金会的开发者确认预计于1月1日进行的硬分叉升级会增加ETH的通货膨胀,由于供应增加约20%,这将形成强大的抛售局面。供应冲击预计将使1月初的日抛压增加约3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