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新闻说四川省政府开始「引导挖矿企业逐步退出」,被媒体解读为政府对挖矿行业的新一轮监管开始。
政府对于比特币和其它数字货币挖矿的态度,变化过好几次,甚至可以说是反反复复,一会紧一会松。
从最早完全禁止数字货币相关业务,到后来认定比特币为虚拟财产,到后来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要求矿场有序退出,把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再到后来国家层面开始鼓励区块链行业发展又放松过一段时间,再到最近四川省政府的引导挖矿企业退出的新闻。
为什么政府对于挖矿行业的态度如此反复,挖矿行业未来的政策走向如何?我觉得有必要专门来聊一聊。
我就直接先说我的看法吧:从长久来看,国家不太可能支持数字货币挖矿行业的发展,如果能够放松对它的监管,已经叫做网开一面了,挖矿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比特币的定位是数字货币,与央行的法币是有直接竞争关系的,比特币越发展壮大,后续一定会涉及到类似于、资本外流这一类行为,会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一定是偏负面的,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同时政府并没有有效的办法完全取缔它,所以只能一方面限制它的发展,一方面承认它的存在,并尽量减小它的影响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环保是政府工作的新的重点,而在政府和某些人眼中,比特币挖矿是一个严重污染、严重浪费的行业,他们认为挖矿完全是在从事无意义的工作,虽然我们不这么看,但是我们也很难说服他们,所以他们对比特币挖矿的限制会是长期的。
有些区块链项目就是离不开挖矿
Manta Network先行网Calamari触及第二个硬顶,停止接受KSM质押:9月11日消息,Manta Network先行网Calamari Network表示,Calamari KSM质押量已超过20万,已触及新的硬顶,超过20万之外的新增质押将无法得到代币奖励,请停止新增质押和邀请行为,等待拍卖的结果和官方的进一步通知。
自Calamari开启KSM众贷以来,短短一周多时间内,就有超过15,000名贡献者,锁定KSM超过200000。在听取社区意见后,Calamari将最高硬顶从300000 KSM调整至200000 KSM。从实际角度来说,Calamari可以将第三阶段硬顶的奖励将作为未来的平行链众贷奖励储备。平行链租赁到期后,Manta还将重新参与竞拍,并给予社区足够的激励。[2021/9/11 23:17:58]
国家限制挖矿,这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的,但是从区块链项目的发展角度,有些项目却又离不开挖矿。
首先,比特币肯定是离不开挖矿,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的,这是比特币区别于之前的电子现金的根本所在,无需多言。
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有少数区块链项目也是离不开挖矿的。具体是哪些项目呢,我在之前的文章《工作量证明机制必不可少吗?》有提到,凡是涉及到直接点对点交易的项目,最终都离不开工作量证明,也就是离不开挖矿。
之前有一篇很出名的文章,叫做《区块链的最小可行性原理》,大家可以搜来看,写的很精彩。文章通过一连串的逻辑关系,证明了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就是最小可行性原理,所有要想实现直接点对点交易的项目,都必然会采用这个架构。
点对点的交易是最直接的交易,是成本最低、约束最少、效率最高的交易,是真正市场化的交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需求。凡是在没有强有力中心化机构存在的地方,凡是涉及多方不可信主体合作、涉及信息不透明、涉及流程链条过长的地方,都有着很强的这种点对点直接交易的需求,只要有这样的需求,就一定需要工作量证明,需要挖矿。
需要挖矿的项目不会太多,新增 PoW 共识类的项目会更少
一方面少数区块链项目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离不开挖矿,另一方面国家又限制挖矿,这就会使得挖矿类的项目不会太多,大量的新项目会选择 PoS、DPoS 等其它共识机制。
而且,正如我之前所说,采用 PoW 的公链项目本来就不需要很多,如果有大量的公链项目都采用 PoW 确实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从生态的角度来说,一种特定的算法下基本上只会有一条链活得最「滋润」,如果几条链的算法相同,那他们之间会有无穷无尽的算力战,直到一方加上各种保护措施为止。
虽然区块链离不开 PoW,但不是代表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需要 PoW,只有跟价值传递、货币、资产相关的行业,对安全、去中心化要求高的行业才离不开 PoW。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只是发个通证而已,并不需要 PoW,而他们只需要利用现有的 PoW 公链发发通证、跑跑智能合约即可。
另外,PoS 本身也有着很多的优势,它与当前传统金融里的股权模式最为接近,大众理解起来没有压力;而且它环保、高效、转账时间快,手续费低等等有很多优点;DPoS 同样也环保高效,对大多数区块链项目而言,根本不需要挖矿,PoS、DPoS 就可以解决问题。
纯挖矿模式会变成「计算+挖矿」复合模式
国家一直是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而且也把它们都列入了「新基建」,但是不支持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挖矿,那么如果我们对挖矿算法做一些调整,使得挖矿的过程本身就是人工智能和计算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够起到规避政策风险的作用呢?比如说,我共识机制的设计不以挖矿为主,而是以计算为主,也就是说主业是用来做计算的,挖矿只能是额外附加的效果。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很多企业假借「大数据」、「云计算」的名义来挖矿,之所以说是假借,是因为比特币的挖矿采用的是通用算法,这个算力基本上只能用来挖矿,不能用于做其它社会贡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
但是未来挖矿如果转向专用算法,事情就不一样了。原来是「假计算,真挖矿」,未来有了专用算法之后,专业算法可能与人工智能的某一块结合,这样就会变成「主要是计算,顺便来挖矿」的模式,这个时候区块链所需要的计算过程就是真正的「大数据」、「云计算」,这样不仅能规避政府的监管,甚至还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
我认为这会是未来的趋势:PoW 共识机制从完全以挖矿为主,变成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通用算法慢慢凋落,专用算法慢慢崛起;边缘计算这些与现实联系更紧密的计算方式会慢慢变成主流。
当然了,当这种采用新模式的挖矿行为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后,也会引发一些新问题。比如如果以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那么可能也就意味着计算的收入可能会超过挖矿的收入,这对于采用工作量机制项目的经济生态是很大的冲击。因为原本挖矿本质就是一种经济上的博弈,通过各方博弈、大量的沉没成本使得能够维持平衡,同时也保证系统安全、不被双花。但是当挖矿本身的利益变小,其它商业方面的利益变大的时候,系统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挖矿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是否会有冲突,这些都是我们后续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了。
国家对于比特币挖矿行业的态度,短期内也许会放松,但长期持偏负面态度;
某些特定的区块链项目确实是离不开工作量证明,离不开挖矿;
绝大部分项目不会采用工作量证明,会转向 PoS,DPoS 等共识机制;
挖矿类的项目,最终大概率会变成计算为主、挖矿为辅;通用算法也许会慢慢凋落,专用算法会慢慢崛起;
6月9日消息,以太坊企业ConsenSys正推出一项名为Codefi Compliance的合规服务,以帮助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方分析有关28万种以太坊代币的交易活动。
近日,微观科技战略投资机构中国丝路集团频传喜讯:6月1日,中国丝路集团联合国跨境电商中国区域总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南京江北新区。
自 2009 年比特币诞生,到 2017 年比特币价格突破 2 万美元,国内外便兴起了挖矿热。而为了降低成本,盗电、偷电挖矿,也成了很多人的发财路子。 5 月 26 日,黑龙江大庆根据油田提供的电力数据,怀疑某村屯附近有盗电窝点。 侦查员到达疑似地点后,在附近林地里发现了两个「坟头」,但是并没有立碑。
金色财经报道,6月5日,2020CCF青年精英大会举行线上峰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陈纯院士发表演讲解读了联盟链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活动详情可前往OASIS绿洲论坛“《雄霸天下》专区”了解: https://bbs.oasisgogo。
BTC网络在633025高度迎来难度调整,此次难度调整至13.73T,下降幅度达9.29%。截至目前,比特币未确认交易笔数为4621笔。受币价和算力影响,近一周平均出块时间约为10.28分钟。这是自5月11日比特币第三次减半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调,此前一次难度下调发生在5月20日,降幅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