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FredEhrsam和DanRobinson,前者为知名加密投资基金Paradigm联合创始人,后者为Paradigm分析师
编译:PerryWang
作者授权链闻翻译并发表该文章的中文版本
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佚名
为什么?因为治理最小化允许利益相关者依赖于某一协议。这就形成了一个采用的良性循环,能够实现其它途径难以实现的扩容。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成功的传统互联网协议,如HTTP和SMTP,看看这些协议在今天具备的巨大能量。正是治理最小化使得它们成为每个人都依赖的标准,其采用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企业所达到的水平。
在治理依然重要的前提下,本文解释了治理最小化,并推测了其影响。
什么是「治理最小化」
治理最小化意味着尽可能减少权力以及对治理的依赖。
治理最小化很重要,因为它支撑了协议的主要价值主张:可信的中立性。治理最小化往往提高了该协议可信的中立性。
在目前的实践中,治理最小化最直接适用于链上治理最小化。如果一家协议想要获得最大的采用度,并且能避免对协议函数进行治理,则它应该这样做,即要做到链上治理最小化。
什么是可信的中立性?
可信的中立性意味着可靠性,这意味着利益相关者可以使用或构建协议,且坚信该协议不会发生变化而背叛他们的利益。协议通过避免沦为任何特定群体的「傀儡」,进而保持可信的中立性。
可信的中立性为何非常重要?
可信的中立性是当今加密领域的主要价值主张。为新的开放式和可预测的货币形式打开了大门,创造了任何人都可以公开创建和访问新应用的平台。
现有的平台缺乏可信的中立性,进一步凸显了其重要性。央行作为货币平台不具备可信的中立性,因为有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可以决定随意印钞。Facebook和Twitter作为应用平台并不是可信的中立者,因为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可以做出改变,扼杀整个开发者生态系统。
可信的中立性为平台中锁定的价值创造安全环境,阻止价值被盗窃、关闭和限制。这些价值既有实体的,也有抽象的。
如果可信的中立性彻底失败,就是一个随时准备跑路的局。平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可以部分或整体地跑路,卷走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或创造的价值。举个例子,假设一家中心化加密交易所的运营者卷走用户资金。还可以举个抽象的例子:假设Twitter关闭第三方开发者界面,使得Twitter公司自己的交互界面成为唯一的选择。
治理最小化不是什么?
治理最小化并不是治理可以或应该完全消失的想法。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没有治理,有些协议函数很难或不可能被执行。至少,治理总是通过社会性协调和硬分叉的能力而存在的。
治理最小化创造了更多的中立协议
创建完善的治理系统就像设计一个永动装置。有众所周知的博弈理论性结果表明,所有治理系统本质上都是不稳定的,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理想的属性。将治理系统正规化往往会通过降低非正式治理解决边缘案件的能力,放大了这些固有的问题。
因此,治理系统越正式,越容易在足够长的时间范围沦为某些利益群体的傀儡。这主要是因为,将治理系统正规化需要使利益相关者正规化。将利益相关者正规化在实践中在单个时间点很难落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是不可能的。
持币者错位
链上治理利益相关者的正规化,往往是通过简单的代币所有权来确认,而治理本身则通过持币人投票加以实现。遗憾的是,由于许多原因,代币持有量无法准确反映协议中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原因包括:
并非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必然是代币持有者,尤其是用户和开发者。
代币所有权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利益相关者对协议、当前或未来的重要性。当下一个达到Facebook或谷歌规模的应用出现时,可能会被那些拥有较多代币的人扼杀在摇篮中。
利益相关者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在考虑尚未存在的未来利益相关者时,这一点尤其明显。考虑一下尚未创建的巨型应用的利益。
因此,代币持有人投票对协议的长期使用会产生一系列错位问题,包括:
外部压力。例如,Facebook公司面临外部压力,要求封锁外部开发者访问Facebook这个世界上最详细的社交图谱。无论这是对还是错,但它确实扼杀了许多应用,以及无法计算的、尚未创建的未来应用。
价值捕捉。持币者可能希望以牺牲他人的代价为自己获取价值。例如,Twitter以牺牲第三方开发者为代价垄断了其协议的交互界面。
时间范围不匹配。与协议不同,持币者持币的时间范围存在天壤之别。这可能驱使他们获取短期价值,而牺牲了协议的长期使用性。例如,目光瞄准短期升值前景的Maker持币者可能会提高稳定费,以在短期内创造价值,而不管长期影响如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Faceboo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其网络效应仍在增长的时候,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拒绝展示广告的决策,曾是互联网世界轰动一时的事件。
外部经济利益。持币者也可能是另一代币的巨鲸,其投票时要考虑这种利益,而不是对协议带来改变的利益。DeFi中的流动性挖矿项目特别容易受到这种形式错位的影响。
利用这些错位行为牟利是有据可查的,而且很难避免。突出的问题包括出钱贿选,或使用借来的代币投票,后者因为闪电贷款的发明变得更容易,且已经切实出现过!
其它副作用
即使参与者没有明确将系统搞成傀儡,治理仍可能产生预期之外的副作用。例如,正式的治理系统可能一味鼓励行动而不是不采取行动,即使不采取行动是更优解。治理也可能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进化速度
对链上治理进行辩护的一种常见论点是其可以让协议更快地发展。然而,几乎没有任何经验证据可以表明链上治理会带来协议进化加速。
不过,链上治理处于非常幼稚的萌芽状态,因此对其做过于严格地判断可能为时过早。
以往实践证明的其实恰恰相反:协议如果没有链上治理,可以实现快速的进化。例如,早期的以太坊和Uniswap是单纯通过硬分叉进行快速进化的协议。这种敏捷性可归因于其紧密的社区、较低的系统重要性以及对核心开发团队的高度信任。
而在之后,区块链协议的进化中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伴随网络效应、指针粘性和风险厌恶等的综合影响,进化可能会变慢。不过,如果变革足够重要,用户和应用可以自愿选择加入。这通常意味着第一层协议的硬分叉和第二层协议或应用的自愿迁移,正如在Uniswap、Maker、Compound和Augur等协议v1向v2更新过度中出现的转换。
最终,如果某一个协议绝对逊色于一个新的替代方案,它最终将被超越和死亡。这就是进化在自然界中的工作方式。在遗传密码意义上,单个生物体不会进化。当副本是由突变所带来时,即发生了进化。这种方法之前在开源生态系统中同样奏效。
由于可信的中立性是协议的主要价值主张,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治理最小化的推进,即使意味着单个协议级别的进化速度较慢,依然将带来最大限度的采用率。
治理最小化可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更快进化
最重要的是,可靠的单个协议支持整个生态系统的更快进化,因为开发者可以自信地使用这些构建基块。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公司的代码都是开源的、中立的,并且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那么互联网应用开发会有多快。
治理什么时候会有价值?
当协议的核心机制需要人工输入参数时,治理是需要的。当协议对特定操作的响应无法提前知道或无法从链上数据派生,因此无法编码到协议中时,需要人工输入。我们称这些机制为「必不可少的治理」。
治理必不可少的领域包括:
协议共识本身(例如,比特币或以太坊的第一层共识机制)。共识是判定两个历史哪个是有效的。这种治理受到严格限制:比特币矿工可以双花、回滚历史,但不能发行无限的比特币。
预言机。预言机需要某种形式的人类机制来决定其数据是否有效。
可能需要治理的领域包括:
财富管理。在可见的未来可能需要治理:决定如何分配资金是一个很难实现自动化的问题。
复杂的参数设定:举个例子,Maker当前需要治理来批准新的抵押品类型,并设置相应的抵押品要求。新抵押品存在适用性问题,其风险状况很难提前评估,这些功能本质上是难以用编码实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治理可以被消除。例如,Maker可以构建一个以编程方式设置利率的机制,无需治理来设置利率。
治理往往是一种复杂的权衡。例如,Maker系统选择允许许多不同的抵押品类型,以提高资本效率。当然这也存在一个缺点,即处理新的抵押品类型的能力需要治理,并伴随与该治理相关的所有系统风险、社区能源和复杂性。可以通过只使用一种类型的抵押品,构建一个治理最小化的Maker替代方案;这个系统是否「更好」,其评估颇具挑战性。
最后,在某些情况下,治理可能是一个功能。例如,人们可以更改游戏规则,可能成为某些游戏或社交应用吸引用户的核心机制。
治理最小化并非包治百病
虽然治理最小化的协议更可靠,但依然可能对某些利益相关者群体产生不良后果。
例如,治理最小化协议中的多数参与者仍然可以选择利于自己的硬分叉,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利益。不过其成本很高:公然违反可信中立性,会导致未来潜在利益相关者失去信任,而利益相关者出局,则往往会降低网络效应以及协议的使用。当然,分叉也可以是一个功能:两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可以利用分叉,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协议生活。
最重要的是,在一些地方取消治理并不意味着可以或将在任何地方消除治理。甚至会造成:在治理集中的较少领域中,治理变得更加重要。
加密治理依然重要,创新的时机业已成熟
运作良好的治理仍然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必不可少的治理领域。如果区块链的精髓在于提供真相被普遍接受的分类账,那么其完整性就至关重要。
链上治理系统的创新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在当前天真的「一币一票」标准之上可能进行改进,且其创建是非常重要的。
看到这些实验运行,我仍然很兴奋,并相信:我们将看到未来几十年治理系统通过区块链带来的创新会多过「现实世界」。
价值捕捉
价值所需的治理程度是实时展开的实验。指针粘性、Gas成本、用户启动状态以及其他网络效应,这些因素可以产生防御性,并可以使治理最小化协议捕捉价值。
价值捕捉=使用x转化率。本文的核心主张是,使用治理最小化的协议将获得更高的价值捕捉。转化率仍然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与传统企业相比,治理最小化协议的使用数可能更高,但转化率较低。这是经济上要发现的关系。
另外,还有许多人热衷于听到「价值捕捉」,但认为其「邪恶」!价值捕捉可以达到几个重要目的。首先它激励协议的创建。其次,如果需要治理,治理价值捕捉是必要的,可以激励对治理和安全做贡献。最后它可以帮助资助进一步发展。
最终只有「必不可少的治理」是可防御的。任何非不可或缺的事物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竞争所淘汰。
结论
治理最小化的协议将迎来最广泛的使用。这是一项核心属性,开启信任与采用之间的正反馈循环。还将强大、基本的工具掌握在所有创建者手中,为整个加密生态系统创造更多机会、带来更快的进展。
随着加密技术成长为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治理最小化可以带来全社会更大的机会和更快的进步。
感谢BrianArmstrong、VitalikButerin、GusColdebella、JacobHorne、MattHuang、GeorgiosKonstantopoulos、SteveLee、CharlieNoyes、JamesPrestwich、DanRomero和DavidVorick,与他们的对话对本文贡献良多。
作者:阿剑 自《Arollup-centricethereumroadmap》一文发表以来,整个社区都对以太坊的路线图产生了疑问.
作者|哈希派分析团队 数据:过去24小时,DeFi清算额达到1092万美元:6月13日消息,过去24小时,DeFi清算额达到1092万美元.
注:本文最初于2014年4月17日发布在gavofyork的博客「InsightsintoaModernWorld」上,那时Gavin还在担任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和CTO.
比特币的价格因为再次受到周末暴跌的影响,从19,200美元的水平下跌了11%以上。市值也从5810亿美元下降至5120亿美元,链上分析师正在将过去一周的价格走势与黄金的70年代分形走势进行比较.
币安的最新一期IEO项目AxieInfinity最近霸榜,另一边,LOOM、MANA也莫名奇妙的齐飞,这三者有个共同点就是区块链游戏赛道.
编者注:近期因投研部的日常工作量增多,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输出,上周降低了更新的频率,后续会保持稳定的输出节奏,还望各位读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