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Token火了,火的毫无道理,火的一塌糊涂。
从6月的Compound开始,到最近的YAM、CRV,一个接着一个的DeFi币种此起彼伏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令人目不暇接。
和传统“山寨币”相比,DeFi币种动辄几十倍,上百倍的涨幅确实吸引了整个行业的瞩目。然而,那些积极参与DeFi热潮的散户们,真的从中获利了吗?
**热度不逊ICO**
**DeFi大军,来了**
今年6月以来,DeFi产品Compound推出“借贷挖矿”的模式,一经推出,COMP的币价就从伊始的18.5美元快速拉升至380美元左右,其涨幅高达19倍。
消息一出,万众哗然,人们纷纷对这个价格怪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由此点燃了这把DeFi之火。现如今,这把火正烧的无比旺盛。
2020年伊始,DeFi的总市值大概在8到9亿美元,但是从5月开始,DeFi突然间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市值开始一路飙涨,接连突破20亿美元、40亿美元,再到近期的128.78亿美元。
8月19日,据DeBank数据显示,以太坊DeFi协议锁定资产总价值突破70亿美元。
无独有偶,根据区块链数据索引公司TheGraph的最新数据,DeFi月查询数量在6月份突破10亿次。此前几个月,TheGraph托管服务上每日查询量处于2000万到3000万次,但在6月份,每日查询量达到4000万到6000万。
Klaytn与DeFi聚合协议1inch达成合作,后者将为Klaytn提供流动性支持:8月10日消息,韩国互联网巨头Kakao旗下公链Klaytn宣布与DeFi聚合协议1inch达成合作关系。后者将其聚合和限价订单协议集成到Klaytn主网中,从而为Klaytn用户提供更好的流动性支持和交易体验。(Cointelegraph)[2022/8/10 12:15:49]
伴随着DeFi概念大热,中心化交易所们当然也不甘示弱,争相上线DeFi项目代币以及合约产品。前有COMP两个月上线52家交易所,后有AMPL接连获得17家交易所的青睐。而成立于7月27日的YFI,短短1个月左右上线26家交易所,甚至YFI的衍生品YFII,都上线了9家中心化交易所。再加上近期,YAM一天上5所,HBO三大交易所不约而同的在同一时间点上线CRV。
DeFi炙手可热,恐怖如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DeFi如此火热,但其相较于整个加密货币行业而言,依然只是活跃于小众范围,而且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门槛仍然较高。更何况,各种产品作为金融领域的一次社会实验,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风险依然比较多。
前有Dforce遭到黑客攻击,后有YAM因为合约代码问题导致币价崩盘,不少用户损失惨重,短短几个小时,从10万到860的教训惨痛无比。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要想参与其中,至少要知道自己到底在玩什么。
为了方便大家更快速的了解各类DeFi产品,我们特地整理了DeFi目前的几个“当红炸子鸡”,以飨读者。
**风头正劲的明星币种们**
NXM
12个小时,7.2美元快速飙升到25.2美元,NXM市值突破1亿,K线急速的跳动让踏空的投资者不断叹气。
数据:当前DeFi协议总锁仓量为2035.2亿美元:2月18日消息,据Defi Llama数据显示,目前DeFi协议总锁仓量2035.2亿美元,24小时减少3.18%。锁仓资产排名前五分别为Curve(195.1亿美元)、MakerDAO(167.7亿美元)、Convex Finance(135.4亿美元)、AAVE(128.1亿美元)、WBTC(106.9亿美元)。[2022/2/18 10:00:49]
NexusMutual是以太坊互助保险,通过全权委托来共同分担风险。和我们目前使用的支付宝“相互宝”有点类似,将用户的保费集中放在资金池里,遇到理赔时,审核通过后用户将可以从资金池中获得一定的赔偿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NXM币价暴涨之后,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大户不断砸盘,早期投资者出货,价格慢慢回调到11美元,高位接盘的投资者被套在了山顶。之所以NXM短时间内出现暴涨暴跌,从机制上说,和其赔付能力比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赔付能力比是储备金池和最低赔付资金的比率。也就是说NXM储备金池里最少需要有多少资金,才不会面临无法给客户赔付的风险。
短期之间可以通过操纵赔付能力比来影响币价,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可持续,随着大户出货,赔付能力比下跌,价格也会很快跟着下跌,长期还是得靠业务的增长带动价格上涨。
因此,NXM暴涨看似很疯狂,其实只是虚假的繁荣。此外,必须要说的是目前NXM最大的风险正是来源于自身系统的风险。总有新的漏洞不断被发现,被利用,甚至是逻辑而不是代码层面的漏洞。形式验证无法完全暴露合约漏洞,逻辑漏洞是没法查出来的。
NXM短期内变成热点虽然只是市场的炒作,但去中心化的保险还是值得去探索与尝试的,毕竟,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DeFi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到截稿时间,NXM价格再次冲顶到57.98美元,原因究竟是业务增长还是市场炒作,也许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正确答案。
YFI&YFII
YFI从不让人失望,在经历之前的低迷以后,YFI再一次起飞了。8月18日,YFI价格短时突破12821美元。这个被创始人称作“空气”的治理代币,在出现的短短几天的时间就从3美元涨超4500美元,随后又经历了分叉,价格下跌,上线币安……如今正式超越比特币的价格。
Brian Quintenz:加密货币和DeFi领域并不是“狂野西部”:对加密友好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委员Brian Quintenz发推表示, 加密货币和DeFi领域并不是“狂野西部”,相反,这些领域更接近所谓的全球金融“全新前沿”。著名交易员Jim Iuorio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比特币和加密货币领域为“狂野西部”。8月19日,Brian Quintenz宣布他将于8月31日离职。他补充说,他的下一个职业生涯将进入私营部门。但是,他的职业将与加密和DeFi领域相关。(U.Today)[2021/8/23 22:31:01]
YFI是DeFi平台yearn的治理代币。yearn是一个支持多种DeFi协议的聚合平台,它可以在各个提供流动性挖矿的DeFi协议之间自动移仓,帮助用户获得更高的收益。
此外,在众多标榜“去中心化”的项目中,YFI是最具比特币的气质和区块链精神的一个。
首先,项目的创始人Andre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打造了这个项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打造项目后,Andre毫不犹豫的选择激流勇退,将项目交给社区治理;再次,项目的代币YFI总量限定在3万枚,没有团队份额,没有预挖,没有公募,甚至连创始人自己都没有代币奖励。要想获得YFI,只有挖矿这一种方式。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议和分歧,在还没有成长为比特币之前,YFI却面临了比特币的“劫难”——分叉。由于YFI总量固定在3万枚,对于热衷于挖矿的玩家来说,根本不够挖。另外,如果没有挖矿,大量的资金也会从池子里撤出,对于YFI来说或许会有不利的影响。
这时候,一些社区成员提出了增发方案,将3万枚的总量变为6万,同时仿照比特币减半机制,每周减半,这个提案被称作8号提案。不过,8号提案得到了80%以上的支持率,但因为总得票率未达到最低要求33%而失效。从投票结果上可以看出,持币的大户根本没有参与投票。
这里其实就体现了YFI作为治理代币的作用:可以质押投票来决定项目的发展方向。于是YFI社区里的一些成员决定对项目进行分叉。用YFII社区的说法是:为保证Andre的天才构思和系统不被前期巨鲸账户所控制,我们对YFI项目进行分叉,代号为YFII。
Messari前主管:目前正处于DeFi顶峰阶段,但实际的顶峰可能会是现在的两倍:2月6日消息,Messari前主管Qiao Wang发推称,“我不知道在目前的DeFi mini周期中,我们离顶端有多远,但是事情并没有像2020年8月下旬那样疯狂。如果当前的DeFi mini循环到此结束,那么这就是完美的顶峰,我确实认为我们正处于顶峰阶段,但实际的顶峰很可能会是现在的两倍。完全基于互联网泡沫,我不会感到惊讶,在当前加密货币周期的顶峰时期,顶级DeFi资产的价值将超过超过100B美元。”[2021/2/6 19:03:49]
脱胎于YFI的YFII,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在很多人眼里,这不过就是一个国产山寨品而已。不过YFII接下来的暴涨,让很多看空者闭上了嘴巴,默默地吐出两个字:“真香”。加之随后的Balancer“封杀事件”,使得YFII一下摘掉了“山寨”的帽子,成为了玩家口中的“DeFi国货”。
YFI和YFII一样,要想获得代币,除了二级市场购买以外,只有挖矿一条路。但是,对于YFI来说,挖矿基本上被大户所把持,散户小资金挖矿,收益都还抵不上手续费。虽然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产品,但却并非一个公平的游戏。所以,在FOMO情绪浓厚的二级市场接盘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大户挖矿,社区喊单,散户接盘,你抛售筹码,我接过来,再卖给他,把人气聚拢,把盘子做大……怎么样,这个操作是不是似曾相识?
Link及预言机系列
作为2020年最强势的山寨币种之一,LINK多次让踏空的投资者拍断大腿。若要盘点近一年来最抢眼的币种,非LINK莫属。
2019年下半年至今,它曾多次领跑大盘。LINK不仅是“312黑天鹅”之后率先收复跌幅的币种之一,近期更是连破历史新高,市值甚至超过老牌主流币种LTC、BSV越居全球市值第6位,反观同时期的明星币种XTZ、Atom的表现,则远不及LINK。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LINK的表现,一点都不夸张。
福布斯专栏作者:DeFi和NFT强劲增长是以太坊的“双刃剑”:福布斯专栏作者Christopher Brookins今日刊文称,DeFi和NFT的强劲增长一直是以太坊的“双刃剑”,不断阻塞网络,并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较高的交易成本和较慢的处理速度可能会成为新进入DeFi或NFT的障碍,从而抑制对以太坊的新需求。以太坊市场缺乏新的需求,加上美国大选前后的宏观不确定性,似乎正在拖累ETH价格。从长远来看,建立在以太坊之上的新兴生态系统看起来很有希望,特别是一旦ETH2.0解决了当前的容量问题。然而,短期内,在下一轮上涨之前,价格可能会进一步疲软和波动。[2020/9/25]
LINK币价暴涨,让投资者看到了市场对去中心化预言机的需求,目前这部分需求主要来自于DeFi。那么只要DeFi的热度还在,就会有预言机市场的需求。可是LINK已经拉升了这么多,市值都全球第六了,这车上还是不上?上车可能被套,不上车可能一直踏空。
于是,聪明的投资者们将目光瞄准了其他几个市值较低的预言机项目,诸如BandProtocol、NestProtocol、Tellor等。但如果横向对比来看这些去中心化预言机的话,Chainlink明显具有先发优势,处于龙头地位。
不过Chainlink和其他预言机项目相比,也存在其缺点和问题。比如,Chainlink提供的预测服务价格过高。另外,随着业务规模的增加,节点造假获得的潜在收益越来越高,同时也会降低Chainlink的安全性。
YAM
8月13日凌晨3点,名叫YAM的DeFi项目出现了,其价格短暂上升至200美元之后,便一直维持在109美元,资金池抵押资金数量高达6亿美元。YAM单价从109美元跌到0.9美元,跌幅超过98%,资金池缩水到2.8亿美元。云泥之变,只发生在36个小时之内,准确的说,是发生在8月13日16点的一个小时之内。
YamFinance是一个试验性协议,其定位偏向流动性挖矿聚合器。
简单地说就是YFI+AMPL的模式,采用了YFI的挖矿产出方式,但支持几乎所有主流DeFitoken,YAM则是和AMPL一样的通胀通缩模型。
YAM初始分配采用YFI模式,没有预挖,没有投资人份额。同时,YAM在算法稳定币Ampleforth的弹性供应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关键的补充机制,即每次供应扩展的部分都用于购买yCRV并将其添加到YAM储存库中,由YAM社区治理。YAM的最初总供应量为500万个。
8月12日凌晨3点,DeFi项目YamFinance进行了首次代币分配,将其中的200万初始代币平均分配给8个质押池,每个质押池为25万枚,初始代币分配持续7天。
8个池分别是COMP、LEND、LINK、MKR、SNX、WETH、YFI、ETH/AMPLUniswapv2LP。YAM的崩盘,与“调整总量”这一机制设计有很大关系。YAM初始代币总量为500万枚,每隔12小时一次“弹性供应调整”,即北京时间上午4点和下午16点。假设用户持币占总量的1%,Rebase后依然占比1%,只不过数量发生改变,可以获得更多/更少的YAM。
有社群成员表示,本次项目与“弹性供应调整”合约存在漏洞有关。据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YAM核心开发人员在原生代码中少除了一个1E18,并且把原生代码中的两个变量用混了,导致该行计算结果比产品设计大了1E24倍。
换句话说,Reserve之后,YAM突然向池子里增发了24个数量级的代币,这也导致整个市场,YAM数量过多,币价一落千丈。很遗憾,YAM失败了。但是在YAM暴跌至最低0.6美元时,依然还有用户选择抄底,并在不久后以1.4美元的价格卖出,一进一出,赚的盆满钵满。
YAM崩盘之后,YAM的官方博客发文表示:“我们将设立一个Gitcoin赠款活动,以协调社区资助来完成YAM合约审核。如果达到资金目标,在审核完成后,我们计划通过迁移YAM原有的合约来支持启动YAM2.0。”
但是,YAM2.0还只是一个概念,希望经历过YAM过山车疯狂Farmer之后会将“风险”二字牢记在心里。
CRV
8月14日,币安、OKEx、火币三大交易所宣布同时上线CRV。币圈的“老韭菜”从来没见过这么一种场景,一向自视甚高的交易所三巨头,竟然俯下身去争先恐后地上线同一个项目。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又一条重磅消息袭来:Uniswap上CRV价格达30美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CRV的市值突破900亿美元,轻松超过以太坊市值。连币安创始人赵长鹏都忍不住发推:现在市场疯了,大家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狂热的市场让一日崩盘的YAM迅速被抛诸脑后,CRV成了新的DeFi“宠儿”。
我相信关注DEX赛道的投资者或多或少对Curve有一定了解。它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流动性聚合协议,类似于去中心化交易所。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DAI、USDC、USDT、TUSD、BUSD和sUSD等稳定币,以及以太坊上的BTC锚定币的兑换。换句话说,CRV类似一个专门的稳定币交易所。
相较于Uniswap,过特殊的自动化做市商算法,Curve的交易费用和滑点较低。
虽然是DeFi项目,Curve早期还是由团队管理,相对中心化。为了实现去中心化,Curve推出了去中心化组织CurveDAO。而CRV就是CurveDAO的治理代币。
CRV代币总量30.3亿枚,初始发行13亿枚,具体分配方式如下:62%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30%分配给股东,锁仓2年,在未来2-4年之后线性解锁;3%分配给雇员,在2年内线性解锁;5%分配给社区储备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金池的变大,CRV的挖矿再次成为大户的游戏,资金体量较小的散户被高昂的手续费劝退,大户们则占据优势地位,挖卖提。被裹挟在这股浪潮中的散户,或许觉得门槛高,或许因为资金体量小,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在交易所二级市场接盘。
**DeFi浪潮中**
**散户可以拥有姓名吗?**
上述的币种在DeFi领域只占很小一部分,据非小号平台统计,目前有活力的DeFi币种至少在30个以上。
但是,细心的读者也发现了,上述币种,其初始参与的途径只有在去中心化平台上挖矿,而就算后期多家交易所接连上线DeFi交易对,甚至有的交易所还开设了DeFi板块,但相较于挖矿的成本而言,从二级市场买入DeFi币种的价格往往高到离谱。
甚至有玩家笑称,去二级市场买DeFi,就可以等同于高位接盘。因为当玩家得知“暴涨”消息的时候,很可能是经过了从DeFiKOL的Twitter到微信群传播路径的转了七手的“内幕消息”,当你与“中国大妈”同时入场,必然也逃不脱“追高——被套——割肉”的命运了。
那么,直接参与初始挖矿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有人算过一笔账,要想在一系列的DeFi挖矿活动中获利,起步至少要有10万美元级别的资金投入,否则得不偿失。由于在流动性挖矿中,玩家的获利比例和自身投入资金在资金池中的占比息息相关,因此散户们的小规模投资几乎在DeFi中赚不到钱。
再加上以太坊高额的gas,散户们往往赚到的钱还无法抵消gas的支出。除此之外,DeFi本身还不成熟,漏洞和风险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素。
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为FOMO付出了代价,入局了追涨杀跌的游戏,承认自己是图中间的那部分人,不丢人。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DeFi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谨慎,再谨慎。
注:原文作者是Paradigm研究合伙人DanRobinson和GeorgiosKonstantopoulos。这是一个恐怖且真实发生的故事.
作者:谷燕西 对此最直接的回答是,有这两种改变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互联网时期的改变完全是从出版行业外开始互联网当初时期的情形同现在的现在区块链的情景非常相似.
撰文:PaulVeradittakit,PanteraCapital风投合伙人编译:PerryWangPanteraCapital最近投资了波卡生态DeFi平台Acala.
本文来源: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 编译:叶子逸、练娜 编者注 DCI是位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DCI聘请了来自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包括技术和公共政策专家.
据Cryptopotato9月1日报道,汇丰银行、新加坡交易所与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的合资企业已通过区块链技术在SGX数字资产平台上完成了数字公司债的首次发行.
据Cryptopotato8月31日报道,比特币矿工和投资者放缓出售代币的速度,“囤货居奇”氛围凸显。我们不得不怀疑,他们是否在等待大牛市的再次来到.